最高372探访烈日下的劳动者

从上周六起,京城正式进入40天的超长版伏天,这也标志着一年中最潮湿、最闷热的天气开启。

头伏首日,京城虽然云量增多,但随着湿度增大,闷热感只增不减,最高气温达33.5℃。昨天是头伏第二天,市气象台一早再次发布高温蓝色预警,白天的最高气温节节攀升,最终定格在37.2℃。而在高温烈日下,仍有不少劳动者坚守在工作一线。天安门广场上执勤的武警战士,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人,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爬山巡检的电力系统工作者,火车站的上水工……为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他们头顶烈日,脚踩热土,与汗水为伴,经受着高温的“烤验”。他们坚守的身影,感动了众多市民。

忠诚守护祖国“心脏”

时间:7月16日下午

地点:天安门广场

气温:地表温度50℃

人物:武警战士聂承航

上周六13时,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翻滚着热浪。宽阔宏伟的天安门广场无遮无挡,更显灼热。阳光射向金水桥前的路灯和华表,19岁的武警战士聂承航站在天安门正前方的三尺哨台上,昂首挺胸,注视着对面的国旗,目光炯炯,神情坚定。

上周六,天安门广场的地表温度达到50℃,武警战士聂承航(右)坚守哨位。本报记者白继开摄

50℃!执勤中队设在金水桥地面的温度计直接跳到这个惊人的数字。有游客触摸了一下聂承航身旁的栏杆,又快速地缩回手来。记者在哨位旁站了两分钟,就感到皮肤被日光烤得火辣辣的疼。

上哨前,聂承航和战友整理好军容,两人并排以每步75厘米的步距走向哨位。从约一公里外的营区走到天安门前的哨位,需要20分钟,汗水已经湿透衣背。但登上哨位时,人们眼前的哨兵却衣装整洁,军容严整。原来,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战士们的军装里都穿了速干背心,淌下来的汗水被背心吸住,不会溻湿外面的衣服。

身后的遮阳伞投下一块宝贵的阴凉,勉强起到一丝降温作用,但依然难挡闷热的空气。口罩印和V字领早已成为天安门哨兵身上的标志。站上去5分钟,聂承航的额头上已经冒出汗珠,随后汗水顺着脸颊流到脖子上,但他一动不动——这是执勤哨兵必须保持的姿势。

站哨并非站在那里保持静止就行了,聂承航会不停地用目光扫视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或者游客需要帮助,我们可以立即处置。”在哨位的抽屉里有个药盒,里面常备仁丹、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等药品,就是为了救助中暑或突发疾病的游客。

每天24小时、秒,这里的哨位从无一秒空哨。无论是烈日下的炙烤,还是暴雪中的坚守,执勤哨兵的英姿都是大国形象的一面旗帜。“天安门正前方的这两个哨位是我们的红旗哨,它们位于祖国心脏的正中央,能在这个位置守卫祖国,是一名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耀。”聂承航说,正是这份荣耀给了他坚守的力量。

他们的衣服上泛起一圈圈“盐花”

时间:7月16日下午

地点: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工地

气温:体感温度超40℃

人物:结构施工队班组长寻克现

烈日当空,工人一手抡起焊枪,一手举着防护面罩,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钢筋瞬间迸发出耀眼的火焰,不一会儿,汗水已浸透衣衫,顺着袖管和裤管流下。搭设脚手架、绑扎钢筋、搬运建筑材料……头伏首日,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的余名工人奋战在建设一线,在烈日下辛勤奔走。

在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现场,工地没有遮挡,工人在体感温度超40℃的场景下施工。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北京朝阳站(原星火站)是本市铁路对外客运枢纽之一。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3.3万平方米,包括北侧公交立体停车楼和南侧枢纽换乘大厅。地铁星火站作为3号线、R4线的换乘站,位于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的地下。北京建工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副经理刘耀轩介绍,为加快建设速度,他们将施工现场分为12个流水段,目前“向下冲刺”的土方施工已基本完工,整体项目转向“向上施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的施工场地是一块巨大且极深的基坑,坑内基本没有遮挡,阳光强烈的时候,施工人员的眼睛只能眯成一条缝。“头伏一到,最闷热的时候就要来了。这些天,下工地不到十分钟全身就能被汗浸湿,绑钢筋的时候,不戴防护手套的话摸上去就跟触电似的。”皮肤被晒得黝黑的结构施工队班组长寻克现一边说,一边用手抹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14时30分,现场体感温度已超40℃,寻克现正带领着数名工人在一处流水段内进行防水施工前的地面处理,他们手持抹子仔细地将不平整的地面抹平,又用扫把和铁锹细心清理。他们的衣服多次被汗水浸湿、又被太阳烤干,已经泛起了一圈圈的“盐花”。“大伙儿都喝点水!”寻克现也在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fy/11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