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
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会出现变化,定期复查各项指标,确保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老年患者常患有其它系统的疾病,合并用药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监测药物的副作用,比如他汀的副作用肌痛、肌酶升高和肝酶升高,氯吡格雷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等。患过心肌梗死或心功能有问题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以及心脏结构有无变化。若心绞痛症状复发则需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其他血管病变进展等。
血常规:氯吡格雷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服用3个月内每2周检测1次,3个月后每月检测1次;
血脂:每三个月复查,根据胆固醇水平,调整他汀的剂量;
大便常规和潜血: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出血,应每3个月常规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
肝功能:他汀治疗前应常规检测肝酶,如在正常水平可在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应复查,如果有异常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检测;
肾功能:他汀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应检查肾功能,治疗后1~2周内应监测肾功能和血钾,以后定期复查。
肌酶:启动他汀治疗前,如有持续无法解释的肌痛,建议检查肌酸激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在5~7天内重复测量,如果仍超过5倍,不应启动他汀治疗。当出现肌痛、疲乏或软弱时应及时就医。他汀治疗无症状患者是没必要常规监测。
超声心动图:没必要常规复查,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医生建议复查。
如果血管堵塞了会是什么样?
●心脏上的血管堵了——心梗
●大脑里的血管堵了——脑梗
●肾脏上的血管堵了——尿毒症
●腿脚上的血管堵了——腿脚溃烂、截肢
●眼睛里的血管堵了——失明
一、心脏支架
为什么做完支架术后经常感觉感觉胸口针刺样疼痛?
支架术后部分患者会有胸口处有针刺样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往往会担心心脏病复发。部分患者支架术后早期会有各种各样不适的感觉,如症状不严重如胸部针刺样疼痛、较为轻微的胸闷等,与体力活动没有明显关系,不必过度紧张,此症状可能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或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曾遇到一支架术后的患者因为不典型的症状做了3次冠脉CT,2次冠脉造影,几乎每年都复查,既浪费了金钱又接受了不必要的辐射。
1、什么是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是个细长的金属笼子,放在血管里把即将堵死的血管撑开,如下图:
心脏支架非常细小,直径z~4毫米,长几厘米,空心、圆柱、网状金属管,一般用钛合金制成,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金属。
2、心脏支架的作用
它的作用就像涵管一样。涵管的作用是让水流畅通,支架的作用是让血流畅通。
3、心脏支架的类型
空白支架(裸金属支架):支架对人体来说是异物,人体会“攻击”它,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炎症反应,可造成通畅了的血管重新狭窄、堵塞。空白支架的再狭窄、堵塞发生率高达30%,已经渐渐不用了。
药物支架:为了防止放了心脏支架后再堵塞,在金属支架表面涂上一层抗癌药,这就是药物支架。这种支架放进血管后,抗癌药物缓慢地释放出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阻止血管再堵塞。它能把冠状动脉再狭窄、堵塞发生率降至10%。现在的支架大部分是药物支架。
4、什么人适合放心脏支架
说通俗点儿,只有随时都会发生心梗死亡的人,才适合放支架。
这种人冠状动脉堵塞一般已经>90%。
不到这个程度的人,用药物消除斑块儿疏通血管,后患要少得多!
二、放心脏支架的后果
放支架是一种救急手段,它的作用是让随时都会心梗死亡的患者解除这种危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是万万不能随便放的!
支架并不能把冠心病、心肌梗死治好,只能让患者暂时脱离死亡的严重威胁,引起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真正原因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那种认为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大错特错了.
1、眼前是通了,长远看更容易堵了
①支架没有让斑块消除,也不能阻止斑块继续生长,只是把斑块挤到旁边了。支架是硬邦邦的金属,放在血管里会怎么样呢?当然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损伤的地方发生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就更容易长斑块、血栓了,所以放支架的地方更容易堵了。
②支架是身体里的异物,这就像渠里面放了个铁丝笼子,流过来的塑料袋、树枝、垃圾更容易被挂住,所以放支架的地方很容易再长斑块堵塞。一旦堵塞,死得更快。
2、长期吃药,“养活”这个支架
为了防止支架再堵塞,就要长期吃药。花钱事小,药的副作用才是承受不起之重。
3、这种药的副作用必须很大。要是不大,药就没效果了!
这是因为,堵塞是由血栓造成的,血栓是由血液凝固形成的。为了不让血液凝固,就要付出破坏血液正常凝固功能的代价,所以这些药叫做“抗凝药”。
正常的血液,必须该流动的时候流动,该凝固的时候凝固,比如:手上割了个口子,伤口的血液就必须尽快凝固,否则就会流血把人流死。
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出血——凝血(流动——凝固)功能处于平衡状态:
放了支架后,为了不让血液凝固,只好吃药降低血液的凝固功能(叫抗凝血)。这就打破了血液的出血——凝血平衡系统,如图:
至于吃了药以后,血液该凝固的时候也不能凝固了,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保命要紧!
可见,这种药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是必然的,否则,药品就没有抗凝血的效果了。这种出血,有时候是致命的。
要想有效,副作用必须很大。
好悲哀啊!
4、出血这个必然副作用的后果
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紫癜,血肿,血尿,结膜出血,颅内出血,身体轻轻一碰就青,伤口出血止不住……
5、其它的副作用:
放了支架后,吃的抗凝药通常是“波立维”和阿司匹林。波立维除了上面的必然副作用外,还有以下副作用:
——肝功能损害:肝炎;
——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头痛、眩晕、感觉异常、头昏;
——胃肠道损害: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胃炎、胃肠涨气、便秘、恶心、呕吐、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皮肤损害:皮疹、瘙痒;
……
这就是小小支架带给患者的“大礼”。这些药不是吃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钱的代价、身体为药品副作用付出的代价,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综上,放上支架,不是麻烦结束了,而是麻烦才开始了!
这种麻烦不是三天两天,也不是三年两年!
三、放了支架后的其他问题
支架术后出现哪些情况一定要复查冠脉造影?
如支架术后如果出现跟手术前相似的症状,比如与活动相关的胸痛、胸闷和肩背痛等症状,或出现静息状态发作的严重胸医院就诊,复查冠脉造影以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血栓。
支架术后如果没有明显症状,考虑到冠脉造影毕竟是有创检查以及辐射问题,没有必要常规复查冠脉造影。但是有症状一定要及早复查造影。
1、对疏通血管的要求更高了。
由于放了支架后更容易堵了,所以对疏通血管的要求,比普通患者也更严格了。除了吃抗凝药让血液该凝固的时候也不能凝固外,还要把能形成斑块、血栓的其它原因也更彻底地除掉,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以及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更严格了。严格,就意味着要吃更多的药,花更多的钱,身体也要承受更多的副作用。
2、药物的副作用与剂量可不是正比关系。
拿喝酒打个比方。一个酒量半斤的人喝4两一点事儿也没有,喝到第5两时就醉了,最后这1两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大于前4两。药品的副作用也是如此,吃1片的时候没有副作用,吃2片时,副作用可能是吃1片的5倍,吃5片可能还会要命呢。
3、现在我们来给放心脏支架算一笔账:
经济账:放一下5万,以后每年吃抗凝药等3万。
副作用账:出血,血液该凝固时也不能凝固了,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折腾账:经常复查,药物加量后副作用成倍增加,整天提心吊胆,再堵塞……支架只能解决一小段血管的问题,全身的血管所处的堵塞环境是一样的,其他地方堵了怎么办?难道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支架吗?患者那颗本已脆弱不堪的心脏,能经受住几次折腾呢?对有的人来说钱不是问题,但谁来替你承受副作用呢?谁来替你受罪呢?
4、支架要是再堵了,能取出来吗?
现在世界上还没有把支架从血管里取出来的技术,一旦放上,终身为伴!如果支架再堵了,只能在支架里再放一个支架,新一轮的麻烦就又开始了。
冠脉CT能够替代冠脉造影进行支架术后复查吗?
冠脉CT由于其成像原理的局限性,对冠脉病变判断不够准确,达不到冠脉造影的效果。尤其支架术后复查,支架是金属制成,X线无法穿透,冠脉CT无法明确支架内的情况,无法判断是否出现再狭窄。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建议,冠脉CT仅可用在支架直径3.5mm以上的复查,而从临床上看冠脉CT对此类患者诊断效果也并不理想。也有支架术后患者做了冠脉CT复查,而无法判断支架内情况,又做了冠脉造影,白白多受了一次冠脉CT的辐射。建议,支架术后如需要复查一定首选冠脉造影,而不建议选择冠脉CT。
四、冠心病人该怎么办呢?
预防,保持血管通畅!这是最好的办法。
为什么预防是最好的办法呢?这就要从心脑血管病的本质讲起了。
1、心脑血管病的本质
高血压、心梗、脑梗、心衰、肾衰……这些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病”。之所以叫血管病,是因为血管出了问题才引起的病,问题在血管,血管堵了、硬了,血流不过去了,医学术语叫做“动脉粥样硬化”。人全身有十万公里长的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拉走代谢废物。不论身体的哪个部分,缺少血液后马上功能减退、坏死。江河是大地的血液,血液是身体的江河。江河堵塞,洪水泛滥;血流不畅,生命衰亡。
哪里的血管堵塞,哪里就发生严重后果:
●心脏上的血管堵了——心梗
●大脑里的血管堵了——脑梗
●肾脏上的血管堵了——尿毒症
●腿脚上的血管堵了——腿脚溃烂、截肢
●眼睛里的血管堵了——失明
●……
2、针对心脑血管病本质的治疗
实际上仅从字面就能体现心脑血管病的本质,病名里的“梗”“塞”“栓”“窄”“块”(心梗脑梗、脑梗塞、脑血栓、动脉狭窄、斑块),这些字眼都体现了一个本质——“堵”。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消除斑块”“溶栓”“支架”“搭桥”,都体现了一个本质——“通”。支架的作用也是让血管暂时通了,所以治疗这些病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设法让血管通畅。
人活活血管,活血管的柔软通畅!
血管有多强,寿命有多长!
与其花几十倍的钱、承受数十倍的副作用放支架,放完支架后花更大的力气疏通软化血管,为什么不早点儿花很少的钱、很少的精力除掉斑块,保持血管畅通呢?
3、了解,是使自己健康的第一要务!
我们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多数患者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原因是不重视;不重视的原因,是不了解;不了解的原因,则是通常的医学资料太深奥,看不懂!由于不懂,甚至还有人炫耀:“你才放了2个支架?我放了7个!”
真是无语了!
高血压糖尿病是慢性病,现在世界上的医疗技术还不能根治,要长期服药,患者也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所以了解这些知识非常重要!
还记得我们在“什么人会得心肌梗死?”里的这个表吧:
发生心肌梗死的九大原因
如果存在≥4个(特别是前7个中的),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在中国,每1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肌梗死。请对照这个表,有潜在危险的朋友,一定要充分了解心肌梗死的严重后果,了解支架的危害,早点儿疏通和软化血管!建议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时间
应控制在45~60分钟
很多心梗康复者在使用运动处方时,最常犯的错误是“过犹不及”。医院ICU主任张敏州教授说,运动量适宜有四条标准:一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不影响对话。二是运动结束,心率在休息5~10分钟后恢复。三是运动后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四是无持续的疲劳感,或疲乏、肌肉酸痛,但短时休息可消失。如果运动结束后心率在休息10至20分钟都难以恢复,或者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则属于运动量过大。
2、科学运动
应有“起承转合”的过程
医院ICU主任张敏州教授指出,科学的运动应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每次持续的总时间应控制在45~60分钟,其中,准备活动占三分之一时间,使心血管及四肢关节、韧带、肌肉渐渐适应。训练活动略长,一般为20~30分钟。最后还要有一个持续5~10分钟的结束活动阶段,使血液从四肢逐渐返回心脏,避免心脏缺血和植物神经功能不平衡。
3、控制体重
先从减重10%做起
相当一部分发生心梗的病人体型肥胖,其实,对所有心梗康复者来说,控制体重都是一项长期任务。张敏州建议,除了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还要计算髋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减轻体重。不妨先从减重10%做起,每日消耗热卡比摄入热卡多~千卡。
心梗康复者应该将血压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目标要调整到低于/80毫米汞柱。
张敏州说,除了按时服用药物,非药物治疗也有降压效果。例如降压效果最明显的是减肥,每减轻10公斤体重,血压可降低5~20毫米汞柱。每天摄入食盐量低于6克,血压可降2~8毫米汞柱,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降4~9毫米汞柱,戒烟限酒可降2~4毫米汞柱。
4、饮食规则
“红黄绿白黑”
对心梗患者来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可多吃全谷、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鱼类和少量红酒。饮食方面有三大要诀:
一是“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张敏州说,也就是“四条腿”的猪牛羊不如“两条腿”的鸡鸭鹅,而“没有腿”的鱼对心梗患者最好。
二是“一二三四五”。即一袋奶、每天~克主食、高蛋白食品占三成、每周四次粗粮、克蔬菜和水果。
三是“红黄绿白黑”,即红葡萄酒、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含维生素A较多的红黄色蔬菜,绿茶,白色的燕麦片或燕麦粉以及黑木耳。
五、选择适合的保健品:
如何正确使用,咨询专业的营养师!
想了解更多,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fy/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