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心脏大血管外科首例强强联合宁夏人民
切口、穿刺、置入鞘管、送入导丝建立轨道……屏气凝视,在造影指导下沿导丝轨道输送瓣膜,瓣膜精准定位释放,片刻之后,一个精巧的瓣膜就如小精灵般,让原本已“腐朽”的“心门”再度灵活开合。
年3月19日,宁医院李有金教授团队携手中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运用SAPIEN3瓣膜,为一名TYPE1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这是宁医院SAPIEN3瓣膜的首例植入,也是是宁夏地区SAPIEN3瓣膜的首例植入,更是西北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的首例植入!
患者5年犹豫,恰逢TAVR时代三月的宁夏,春寒料峭。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李有金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他首先介绍了这次手术病例的特点,此次手术的对象是一位66岁的男性患者,自发现主动脉瓣狭窄至今已有5年时间,且在患病期间发生过多次晕厥。李有金教授称患者对于手术有着很大的顾虑:“抛开开胸和手术费用问题,病人和病人家属最担心的问题是手术的成功率。”好在近几年中国TAVR技术发展迅速,加上患者家属有从医背景,了解到TAVR手术风险更低,同时可以免受开胸之苦,于是便来到宁医院就诊治疗,以期重获“心”生。“这五年之间,患者确实存在一定风险性,他确实熬过来了,也赶上了咱们TAVR的时代。”随后,李有金教授对本次手术的难点进行了简单说明。手术的难点在于病人的主动脉瓣为TYPE1型二叶瓣,且瓣膜钙化程度相当严重。其次,术前的冠脉造影也显示患者冠脉存在病变。为此,李有金教授和团队在术前手术策略的制定时进行了多重考虑,力求规避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病人的窦有点小,所以术中冠脉风险较高。但使用SAPIEN3瓣膜,对冠脉的影响相对来说更小一些。因为SAPIEN3瓣膜的瓣架偏短,不易出现‘遮挡’冠脉开口的现象,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款瓣膜,能大大降低病人术中冠脉发生问题的风险。”3月19日下午,在李有金教授团队和潘湘斌教授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手术按照既定策略顺利进行,短短几十分钟即完成瓣膜植入。术后不久即在导管室内拔管,心脏彩超提示瓣膜启闭功能稳定,无明显瓣周漏,患者情况良好,第二天便可下地活动,1-2天后即可出院。
瓣膜成功释放
初见即惊艳,再见更觉得倾心其实,此次手术选择植入SAPIEN3瓣膜并非偶然。早在半个月前在深圳举办的一场结构性心脏病质控会上,李有金教授就对它的性能深有感触。
“当时潘湘斌教授在现场直播演示了一台SAPIEN3瓣膜的植入手术。那个病例也非常严重,是一位主动脉瓣狭窄高龄患者,患者的窦特别小,冠脉风险更高。现场观看直播的医生们都认为手术风险太高,对放不放保护导丝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最后潘湘斌教授选择不放置保护导丝进行手术。令我意外的是,在没放保护导丝的前提下,瓣膜定位也十分精准。”
半个月过后,当此医院就诊,仔细了解病人病情后,李有金教授脑海里关于那场手术直播的回忆开始与现实互相交织,一个想法悄然而生——运用SAPIEN3瓣膜为病人行TAVR手术。
“了解完病人的整体情况后,我就想到了那场直播,而且我的病人相对潘教授手术操作时的那位病人手术风险较低。后来,我就向病人和病人家属介绍了国内市场上的几款瓣膜,对SAPIEN3瓣膜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势以及它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我也作了详细说明。”
在听完李有金教授的介绍后,病人和病人家属明确表示,在不考虑经济条件的情况下,SAPIEN3瓣膜是他们的首选。
此次手术植入的亲身体验,也让李有金教授对SAPIEN3瓣膜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它有两处可调弯设计,即头端可调弯,输送鞘中间也可调弯,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医生在瓣膜输送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医生可以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对血管壁的损伤,以及过弓的难度。
其次,它对于一些横位心患者也更具优势,头端可调节设计能保证植入过程更顺利,同时也降低了脑梗的发生率。
第三,它是一款球扩式瓣膜,降低了冠脉风险,它的裙边设计也可减少瓣周漏的发生率。
从北京到宁夏,一场关于生命的双向奔赴“我与潘湘斌教授很早之前就有过接触。”此次与潘湘斌教授的合作,早在多年前就已埋下伏笔。李有金教授和潘湘斌教授同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的青年委员,早年间两人便多有交流。后来,潘湘斌教授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研究逐渐深入,做出了许多突出成绩,李有金教授也在一直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fy/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