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陪孩子写作业气出心脏搭桥,不如趁早学

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前段时间引爆家长朋友圈的一个段子。

虽然关于家庭作业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次大家的点并不在于作业内容上,而在于写作业这事儿,家长该怎么陪?

1

很多父母似乎把歇斯底里的叫声当成家教严格的表象,这里不得不无情地指出:这样的家长不会思考。

之所以上小学后,家长陪孩子做作业会生出各种事端,根儿还是在孩子小时候没养成正面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没有尽早学会陪伴孩子成长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就注重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家长就可以用三年换孩子一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心态。

2

其实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归纳总结都是一回事——处事的逻辑。要想顺利摸清教育逻辑,就是要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一起再成长一回。新中街幼儿园园长李丽华就告诉家长们如何在家庭任务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新中街幼儿园园长李丽华采访:幼儿园家庭任务影响孩子一生学习能力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布置家庭小任务,目的是推进家园共育。

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的意义

1、孩子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和关爱;

2、家长在陪伴孩子完成作业中,可以更了解孩子的教育现状;

3、完成家庭任务,可以有助于家长帮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品质,更好的向小学过渡。

家长对于幼儿园留作业的背后价值认识不够,应该这么做

1、正确认识,思考如何参与孩子的作业,启发引导孩子完成任务;

2、营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家庭环境;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孩子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4、家长给孩子积极评价,全面地评价孩子;

5、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有计划地完成每天的作业。

3

陪伴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以制作板报为例,家长和孩子共同用一周时间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同时,幼儿园老师根据作业给予孩子检验,再次与家长沟通,进一步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

幼儿园的作业帮助家长向小学过渡,提升家长陪伴学习的能力。

大方家幼儿园园长蔡秀萍

家庭任务乐趣多

1、什么是幼儿园家庭任务

幼儿园的家庭任务一般是幼儿园老师根据幼儿在园活动的需要布置的任务,它通常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2、花式家庭作业

通常幼儿园的家庭任务都是结合各种节日、活动、季节等展开的,家庭任务看似五花八门,其大致可分为:

(1)口头完成的任务(讲述故事、背诵诗歌、展示跳舞等)

家长通过参与孩子的这类家庭任务,可以看出孩子在园的教学内容以及自家孩子的语言等发展水平到了哪个阶段。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行动力,而且还为幼儿的胆量、自信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2)小制作类(记录、制作等)

这类家庭任务不仅能发展孩子的智力,而且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同时给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机会。用亲子树叶粘贴画为例,孩子在与家人共同收集树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多的接触大自然,而且还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在亲子设计粘贴内容时,幼儿可以参与设计,将自己在日常积累的原有经验运用到画面设计中;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不断地选择树叶,粘粘贴贴,这一过程发展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记录类(绘画、游记、图册照片等)

这类任务,通常都是以增长幼儿见闻、社会性知识为主要目的。以亲子游来说:亲子游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与父母相处,促进亲子的交流并且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同时亲子出游多方面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家长反映,每次带孩子出游回来后,孩子好像对出游过程中的事情完全不记得。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游记恰恰可以帮助幼儿记录出游过程中的点滴记忆。在记录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等综合方面的能力。当幼儿将自己的游记与同伴分享时,自信心和交流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4)带物收集(带材料、收集信息等)

带物收集是最常见的一项家庭任务。老师们会结合近期园内班内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布置相应的带物任务。以带物来园为例,小班老师可能会向孩子们交代“家里有小植物的可以带来班上。”这其中包含了一项重要信息,即“带植物”,中大班的老师可能更多的交代孩子们:“下周请小朋友们每人带一张报纸,一套12色水彩笔,我们要用报纸来制作好玩的科学玩具。”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大班幼儿的带物任务相对小班幼儿包含的信息更丰富。看似简单的带物任务,其实它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口头语言能力以及语言的转述能力。当然老师还会根据孩子的实际语言发展水平,决定用何种方式再向家长转达通知。

(5)操作类(参与家庭劳动、帮助长辈做事等)

这类小任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在扫地、收拾碗筷、准备开饭这些生活里常见的家庭劳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从父母角度来说,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让父母有更多时间和孩子度过快乐的亲子时间。更重要的是参与家庭劳动或帮助长辈做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从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会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为家庭集体承担一份责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家庭责任感。这种家庭责任感,便是今后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以上提到的几类家庭任务都对幼儿的身心有发展的意义。归纳来说,看似小小的家庭任务,却蕴含了可以让幼儿终身受用的宝贵经验。

小任务里的大意义

1、我的事情,我负责(有利于建立幼儿任务意识和责任心)

记得曾经和一位小学校长交流中她曾提到:“幼儿园留一些家庭任务对于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非常有帮助,它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责任心和任务意识;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务的意识和习惯,将来上学后,也势必会影响孩子对知识的积累。”

2、力所能及,我能行(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性)

幼儿园布置的家庭任务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完成任务的主体是孩子,家长在其中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家长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久而久之,幼儿的独立性便可以得到发展,同时为将来的学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好奇宝宝,爱学习(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家庭任务能够积累幼儿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幼儿园布置的家庭任务通常结合孩子们各类活动的准备和延伸,而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基于孩子们自身的兴趣以及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此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后延伸,都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爸爸妈妈,爱你们(有利于增加亲子感情)

幼儿园布置的家庭任务,多是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的,这期间亲子的感情得到很好的联系,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另外家长在协助幼儿完成任务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在与幼儿共同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为孩子将来的学习铺设基石。

5、自我成长,共进步(有利于家长的知识不断更新)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优秀孩子的背后通常都有智慧的父母。家长教育孩子并不仅仅是管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们自我成长的过程。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任务时,家长也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身。亲子家庭任务促使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相互影响。

任务完成妙招多

1、多些耐心,少些套路

偶尔我们会听到幼儿老师无奈地说:“孩子们带回来的绘画作品,根本就是家长完成的,其中根本看不到孩子参与的痕迹。”家庭任务的根本原则是以孩子为主体,家长亲自参与、帮助孩子。老师反映的情况说到底还是家长耐心不足,发现孩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忍不住包办代替;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做出的作品美观不够,“万一比别人做的难看,会不会不好?”其实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家庭任务注重的是幼儿在完成过程中的收获,而非结果。因此在孩子完成家庭任务过程中,家长多给孩子些耐心,注意自身的角色转换,才能真的让孩子有所收获。

2、合理分配时间,家庭任务不是负担

有时与家长聊天,会听到有家长抱怨本来工作就很忙,好不容易回到家想休息,却还要带孩子完成家庭任务,言语之间感觉家庭任务就是负担。其实,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分配时间,家庭任务不仅不是负担,反而会变身为“超级玩具保姆”呢!

比如像讲故事、唱歌这类的小任务,可以放在睡觉前亲子阅读时间来完成。这样做不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入睡。再比如一些绘画或制作的任务,可以放在周末的家庭聚会或外出聚餐中完成。一张纸,几只彩笔,就可以让孩子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安静下来。

3、巧用外援,轻松自信

有时家长在面对制作类的家庭任务时,反映不知如何下手制作,更别提如何引导孩子制作了。其实在信息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地借鉴他人的经验。比如一次,我在和一名大班幼儿交流时,问他为什么每次带来的亲子小制作都特别有想法。孩子反应每次当他和妈妈不知道怎么做时,妈妈都会带他一起在网上搜索相关制作方法或者请教别的家长,用别人的经验当做参考,在制作过程中再加入自己的创新。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更有自信的完成任务,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拓展了孩子受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也是一种学习。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上提到:“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因为看和做相对于听参与度高,加强了记忆并巩固了知识。

这句话无不精辟地解释了家庭任务的存在意义。家长们只要正确转换角色,合理安排,科学引导就一定会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方面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来源:育儿有方Goodupbringing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的预防
白癜风医学基金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gc/22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