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杜家经心梗病人不手术也可

杜家经在医院供图

“很惭愧,我没做出什么贡献,还做得很不够。”得知获得湖北中医大师称号后,77医院主任医师、前院长杜家经谦虚地说。

医院,杜老是号最难挂的专家之一,其患者遍布海内外,尤其是心血管病领域,拥有相当高的治愈率。不少疑难病人经他诊治后获得了高质量的长期生存,有重病患者甚至在他手上一看十年,如今已是九旬高寿。从医50余载,他对心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及诊疗有着独到见解,研制出了“营心宁胶囊”等一批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深受患者赞誉和业内肯定。尽管已是知名中医专家,但他作风低调谦逊,一心钻研医学,甚少接受媒体采访。

一次“生死搏斗”定了一生信念

“从上世纪60年代毕业至今,我之所以一直非常喜欢中医,是因为真的感受到中医药疗效的神奇。”杜老说。40年前的夏天,一名中年女工患上霉菌性肠炎,医院用了多种抗生素,却越治越重,骨瘦如柴,最后医院。接诊的正是当时年轻的杜家经。这种病也被称为噤口痢,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疾病。难题摆在面前,他细心诊断,辨证论治,根据多年所学和病人个体情况,制定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先是给予生命支持,但停用抗生素。接着,每天一勺一勺地喂中药,并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就这样按中医的方法坚持治疗了三个月左右,女子奇迹般康复了,后来一直活到了70多岁。

“像生死搏斗一样。”杜老回忆,那场“战役”让他对中医从喜欢到崇拜,视作信仰般坚持了一生。

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一天夜里,一医院。女孩还在上小学,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医院一直没治好,千里迢迢赶到武汉看中医。当时小女孩病得不轻,过条马路都会心慌得厉害。杜家经望闻问切,准确施治。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女孩病情大为改善,不久就康复了,长大后还去了香港工作。

这一次的成功经验,让杜家经对心血管病生出了极大兴趣,从此开始主攻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常见心脏疾患。

心梗病人不手术也可活到八九十

杜家经曾师从著名老中医黄寿人三年。跟师的同时,他不断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白天,他从一个个病人身上学习积累;晚上,他又一头扎在医书里,结合病例思考钻研。杜老的儿子杜睿凯医生半开玩笑地形容父亲,刻苦得像个“书呆子”。他几乎是把别人用在休息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上,后来即使做了院长,事务繁忙,都会定期列读书计划,一本本地完成。包括退休后,别人在家看电视,他却喜欢逛旧书店淘医学古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渐渐地,他在内科尤其心血管疾病方面颇有心得。突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学说为本,强调五脏论治。在心病治疗上,提出“虚、痰、瘀”为主要病机,治以“补虚、化瘀、通络”为基本法则,广泛用于病人治疗上,疗效显著。如心梗,在未作支架或搭桥手术,只服用中药汤药的情况下,不少病人也能生活至八九十岁。

以杜老对心血管病的经验,除了心肌断裂、心脏破裂引起的心绞痛必须西医抢救外,绝大多数类型的心绞痛,都可用中药治疗。甚至急性发作期的痛症,中药也能起到缓解作用。这尤其适于对心脏介入、搭桥手术不耐受或有顾虑的病人,规避了手术风险。

一位80多岁的冠心病老人,心脏血管出现弥漫性狭窄,无法放置支架,对开胸搭桥手术和扩血管药物均不耐受,无奈下求助杜医生。杜家经接诊后对他说,“安心吃中药,还可活十年”。老人便一直随诊,吃药调理,如今已90多岁。

研制中药制剂能缓解急症还不耐药

这些年来,杜家经的患者,很多都是需要装心脏支架,已经装了支架,或是害怕装支架、不能装支架的。冠脉造影检查引起的血管瓣膜损伤,原本较难恢复,用中药调理也能加速其恢复。

除了开药,杜家经还十分重视病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力求和药物一起,最大程度地调动人体自身调节功能,让心脏病人也能活得健康、长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自己的临床心得,杜家经先后研发出了三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营心宁胶囊、茯苓生脉饮、润肺益肾饮,医院的明星产品。如缓解急性心绞痛,西药常用的硝酸甘油,虽见效快,但容易耐药。营心宁服用后几分钟也能见效,且不存在耐药性,可反复使用。针对这类疾病,市面上常见的滴丸类药物,多用冰片来镇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营心宁却是用更安全的药物替代了冰片。对于心动过缓又频发早搏这种临床难治的情况,用营心宁配合其他药物也能取得不错疗效。

熟悉杜老的人都说,他看病简单,用药时考虑减轻病人的负担,每张处方费用不高,病人反映,“看病不贵”。因为他看病时除了开药方,还讲解应注意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调理情志,充分调动自身免疫力。凡是病人病情好转,向他表示谢意时,他的口头禅是:“病,是你自己治好的。”

提出“坚守中医特色”建议被全国推广

因为突出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杜家经40岁医院副院长,接着不久担任院长,在院长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上世纪80年代,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之名大行西医之风,弱化中医传统。杜家经却一直坚守中医特色,要求科室医生们除非必须,治疗要以中药及中医手段为主。年,医院及中医教育工作大会(衡阳会议)上,发表了“坚持中医特色、医院”的建议报告,受到与会人士赞扬。卫医院发展方针,医院也因此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

杜家经认为,中医发展虽然艰难,但前景光明。中药与中医关系密切,两者须并肩发展,不可一条腿走路。中医的根在民间,应千方百计寻找基层老药农的宝贵经验。中药材的种植需有法度可循,如何时栽种、采摘几次,应顺应自然,才能保证药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

长江日报

编辑

肖翩

-END-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gc/27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