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ldquo谁都治不了的冠心病
杏林春暖暖人心
大医精诚诚守信
今天和小编一起
寻访身边名医
——吕树铮
﹁
吕树铮是何许人也?
﹂
顶级医疗专家。他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领军人物,国内最早一批做支架手术的专家。
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疑难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杏林春暖
」“谁都治不了的冠心病,找吕树铮看看”六点钟起床,医院,八点前来到门诊。
每周一上午是吕树铮教授出门诊的日子,门口候诊的患者格外多。心血管病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都治不了的冠心病,找吕树铮看看”。
今年63岁的吕树铮教授,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专攻疑难冠心病。他是全国疑难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心的主任,他的患者都是全国各地医生推荐过来的,疾病疑难程度可想而知,说是烫手的山芋一点儿不为过,而吕树铮往往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正因为如此,吕树铮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身体也严重透支。
在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有这样一个告知函:介于吕树铮医生个人放射剂量检测值严重超标,必须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因为给病人做支架手术需要在高辐射的空间内长时间工作。
从年起,医院对吕教授下了硬性规定,不能再做手术。因为吕树铮教授双侧股骨头坏死,腰椎和膝盖出现了严重的疾病。但他还是放不下病人,每年还会亲自做多例高难度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
“等到腿肿了再来治,神仙都没辙”很多疾病不能拖沓,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门诊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被老伴儿搀扶着走进来。
老爷子最近患上了中耳炎,马上要手术,耳科医生让他来做个手术风险评估。
吕树铮看了检查结果发现,这位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应该进行换心脏瓣膜的手术。问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做手术呢?答曰家里小孙子没人照顾,自认为没有那么严重,还没有出现腿肿的情况。
“等到腿肿了再来治,神仙都没辙了。”吕树铮教授解释了风湿性心脏病的严重性,以及及早动手术的好处。老爷子感叹道,从来没有碰到一个医生这么细致的讲解风湿性心脏病,决定做完中耳炎的手术,就去做换心脏瓣膜的手术。
还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由于没有积极治疗高血压,引发严重的房颤。虽然做过两次射频消融,但不成功。
吕树铮教授首先表扬他,来看病的时候知道把以前做过的检查结果都带来,便于医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情作出判断。
但吕树铮不建议这个患者再做射频消融手术,因为长期的房颤,窦房结功能长期被抑制,恢复心律之后,恐怕后半辈子就要依赖心脏起搏器来生活了,这样还不如控制心跳次数,加强抗血栓治疗更为稳妥。在开药的时候,吕树铮说,能少吃药就少吃,不在多,要准确。
“出门诊到下午2点也是常事儿”一上午看了30多个患者,出门诊到下午2点也是常有的事儿。
有人调侃说,吕树铮教授走到哪里,哪里就拥堵。下了门诊回办公室,老远就看见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多数是患者和家属,也有医生汇报工作的。
送走最后一个患者,被助理告知必须要吃饭了,很快要去手术室。两个菜,一小兜米饭。吕树铮简单吃了几口,就要准备走。
手术室里,紧贴手术台的庞然大物就是高辐射的大型X光造影机,这是介入手术必备的设备,手术的时候,医生全程暴露在X射线的辐射范围内。
63岁的年龄,穿着15公斤重的铅衣,冒着X光射线的辐射,一工作就是一两个小时。而在几年前,这样的手术经常一做就是一整天,从早上7点到凌晨1点,有时一口饭也顾不上吃。常常在半夜下了手术台,送走转危为安的患者,他却要忍着腰疼腿疼,扶着墙根或拄着拐杖回家。
﹁
顶级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
「大医精诚
」名医如何炼成?
吕树铮的答案是:努力+机遇+悟性。
想要成为一个名医,
他认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珍惜学习机会年正值文化大革命,那时吕树铮14岁,上初一。
辍学之后去当了一名建筑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砌砖,非常辛苦。别的工友晚上靠打牌、聊天打发时间,而吕树铮不同,他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喜欢看书,喜欢钻研。
因为工作需要,他要学习建筑学和结构力学,而这两个学科很抽象难懂,数学和物理是它们的基础。于是,当别的工友都在睡觉的时候,吕树铮却在黑暗的库房里,支起一盏小灯泡儿,拿出了那时没有学完的数学和物理课本,自学起来。而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能够把知识学的更扎实。
坚持不懈的努力,十年后吕树铮等来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年恢复高考,渴望知识的学子们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吕树铮的父母都是医生,于是他就报了医学专业,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学习。
2.把握住了机遇刻苦努力,大学时期的吕树铮总是名列前茅。连续三年担任班长并获得三好学生。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么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是可以自己挑选工作单位的。年毕业,吕树铮选择了北京医院。
因为母亲是心血管医生,他选择了心血管科。当时,著名医学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北京医院第一任院长吴英恺教授,负责新生的分配。他建议吕树铮去体外循环科或者小儿心外科。因为吕树铮在外科上非常天赋。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医院实习,做过一个阑尾炎手术,只用了17分钟,医院的纪录。
吴英恺教授说,小儿心外科是心脏外科里最顶尖的科室,技术最复杂,而且有去瑞士深造的机会。在年,要是有个去瑞士学习的机会太难得。但吕树铮经住了诱惑,铁了心就要去心内科。从那一刻起,他的心内科大夫职业生涯开始了。
当建筑工人的那段经历,让吕树铮变得格外坚强能吃苦。在工作上,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儿,他都抢着干。逢年过节别人不愿加班,他就来加班。吕树铮觉得,这些大家认为很苦很累的活儿,和他当年做建筑工人相比真的是差远了,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在年的时候,医院把唯一的去法国深造学习的机会给了吕树铮。
法国的两年学习,让他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冠心病介入技术。那时的法国,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医疗水平都比我国强百倍。多数人到了法国就不想回国了。吕树铮在法国那段时间,一个月能挣美金,但他还是决心回国,因为当时在国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还是空白。吕树铮怀揣着爱国之心,希望在国内干出新事业来,回国后,他一个月挣56块钱。
3.有悟性年,吕树铮回国后,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下了飞机即刻手术,这例手术距离他在法国做的最后一台手术,没超过24小时。
当时有过这样一个数据,冠脉造影的死亡率高达10%。但有一个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却踊跃报名。因为他听说,有一个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大夫手艺很厉害,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吕树铮的身上。
这台做的非常成功,一个多小时结束战斗。曾经在国内做这种球囊扩张术如临大敌,往往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还要集结麻醉科、心外科、体外循环科、放射科的专家一起下手。吕树铮的这台手术,开创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从那以后,国内的介入治疗就变成了一台常规的手术。
很快,吕树铮在国内又开创了几个第一。
年,吕树铮开始处理高难度的CTO病变,也就是慢性闭塞病变。年,他在北京医院开展了全国第一例冠心病急诊球囊扩张术。年,又在冠心病患者体内最早植入支架,率先在全国开展左主干病变支架术。
慢慢的,吕树铮做的疑难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多。那时,像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急性心梗的患者,在国外都是难题,没有医生敢触碰。当时吕树铮年轻,胆子也大,在法国又做过很多类似病例,所以这么难的手术也都完成了。这让很多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家都晒自己做的病例,吕树铮因为做了国内第一例支架介入治疗,又做了好几台高难度的介入,一炮而红。我国那时刚刚发明出药物支架,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这第一个药物支架,就提供给了吕树铮。因为当时只有他一个人,看了说明书之后就能顺利完成手术。他也是中国使用药物支架的第一个人。
图文转载自京医会
END
今天的探访就到这
往后
小编会陆续寻访咱们安贞地区
各行各业的大牛们
拉进距离
呈现他们的生活点滴
一起感受榜样的风采和魅力
掌上安贞∣有声音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gc/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