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胸部就能救人性命心肺复苏两个关键必

心肺复苏是唯一能拯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急救技术,也是现场急救培训的重点内容。我们形象地将心肺复苏比喻为“手摇柴油机”和“吹气球”。那么,心肺复苏成功,也就是心脏骤停患者能被救活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两个真实案例。案例医院,三五个学生抬着一名男生急匆匆进了大厅,纷纷大喊:“医生,快来救命啊!”医生急忙迎出来,问:“怎么了?”有同学回答:“踢足球,倒地后就叫不醒!”医生一看男生的脸色不好,急忙吩咐放到检查床上。检查发现男生没有反应,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立即开始了心肺复苏,同时叫同学拨打了。救护车20多分钟后赶到时,校医室的医护人员正轮流给男生做心肺复苏。患者有偶尔的喘息,瞳孔也有光反射,但没有自主脉搏,心电图也只是直线。医生接手了抢救,推注了肾上腺素强心针。3分钟后,心电监护出现室颤波,立即给予电击除颤,患者随即恢复了自主心律和自主脉搏。患医院,但是后面随访得知,患者在ICU吹了半个月的呼吸机仍未苏醒,家属放弃治疗送回家。案例二某大学操场,校医老李坐在看台上,左手扶着打着石膏的右手,望着操场上挥洒青春的天子骄子们。老李很爱打篮球,但是一个星期前摔折了右手臂,现在只能在看台过眼瘾。忽然,一个男生倒地,引来很多同学围观,都在指指点点,但没有人敢上前施救。老李见状,急忙向人群冲去,边跑边喊:“都让开,我来!我会急救!”老李对男生做了快速评估,无反应,无呼吸,也没有脉搏!老李指着人群中的一个男生大声说:“你过来,照我说的做!”男生愣了愣,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老李指着患者胸部的正中央说:“把双手并拢,手掌跟放在这里,用力往下快速按压!”男生按照老李说的做,老李继续给他指导,纠正他的操作。我们的救护车到达时,患者有偶尔喘息,心电图显示室颤,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和自主脉搏,医院时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后面随访,患者存活出院,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两个相同的案例,为什么结局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决定心脏骤停患者是否能存活的关键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1、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心脏停止跳动后10秒,患者就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停跳30秒可能出现抽搐,停跳1分钟呼吸可能会停止,停跳4分钟脑细胞开始水肿,停跳8~10分钟会出现脑细胞坏死,即便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因此,在心脏停跳后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的关键。前面讲的两个案例,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开始抢救的时间。案例一是医院,中途浪费的时间肯定超过4分钟。案例二中,校医老李虽然因为手臂骨折不方便抢救,但是当场指导一名同学施救,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高质量的心肺复苏除了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同样重要。关于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国际指南明确要求有5条,因此我们称之为“高质量心肺复苏国际五条”。包括: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次/分,按压间隔时间每次小于10秒,按压放松时保证胸廓完全回弹,尽量避免过度通气。这五条是心肺复苏培训的重中之重,因此经过培训的人应该都很熟悉,对于没有培训过的读者,您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行:快一点、用力一点、不要停、幅度要大。以上两个方面----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其实也很好理解,仍然用手摇柴油机的比喻,柴油机熄火后及时开始手摇,柴油机趁热的时候容易重启,等放冷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同样道理,想要将柴油机重启,是不是得快一点,用力一点,不要停,幅度要大?急救并不复杂,关键时刻及时施救,简单的胸部按压就能救人性命。不要怀疑,您的双手真的可以救人!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达医晓护”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2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