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心脏骤停,家人实施心肺复苏救她一命,
本报记者刘冰祎近日,市民吴女士在家晕倒,一度没了呼吸和心跳。家人见状立即为她进行心肺复苏。随后,吴医院,最终转危为安。记者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救援最好在4至6分钟内开始。如果周围有人为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挽回生命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家人将她,从“死亡线”抢回日前,50岁的吴女士在家突然晕倒。家人发现她没了呼吸和心跳,脸色发紫。任凭家人如何呼喊,吴女士也没有反应。吴女士的家人中一人是村医。见状,那名村医赶紧招呼其他家人拨打急救电话,自己则开始为吴女士进行心肺复苏。10分钟后,急救车赶到。此时,吴女士已恢复了心跳。医院后,又接受了进一步的治疗,随后转危为安。医生表示,吴女士当时有心源性猝死的可能,家人及时为她实施了心肺复苏,这对后来的抢救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当时周围的人一味等待,就算急救人员赶到后立即采取措施,患者的生命也有可能无法挽回。面对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处置吴女士是幸运的,在她病情危急时,身边恰好有掌握急救知识的人出手相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各地也开展了多项急救知识科普活动。日前,在新华区石化社区举办的“急救课堂”上,就有不少居民向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活动中,居民高先生用手机拍下了志愿者示范心肺复苏的过程。高先生说,他的妻子患有冠心病,他希望学好急救知识。如果妻子突发心脏疾病,他能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对妻子进行急救。孟女士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她以前就想学习心肺复苏。孟女士说,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愿意用所学的急救知识提供帮助。与孟女士不同,家住石化小区的王先生说,他以前学习过急救知识,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如果有人突然倒下,他不敢进行急救。“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应对亲人突发意外的情况,如果对方是陌生人,我会帮忙打急救电话,不会为他进行心肺复苏。”居民马先生认为,普通市民在判断病情和采取急救措施时无法达到专业标准。“万一做错了,岂不是帮了倒忙。”对此,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刘群英在讲解心肺复苏知识时,也强调市民在为陌生人进行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对方是否有心跳和呼吸。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周围最好有人录像留证。“掌握急救知识后,也许你一次勇敢的出手,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刘群英说。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去年,市红十字会在市区新华路华北商厦的红十字应急救护站配置了一台“救命神器”——AED体外自动除颤仪。这也是我市公共场所红十字应急救护站配置的首台AED。据悉,AED是目前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最有效抢救手段之一,专为公众设计。它是一台通过电击除颤,使心脏恢复跳动的智能机器。今后,市红十字会还将在高铁站、火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陆续设立救护站,面向社会普及应急急救知识。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李宝表示,心肺复苏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普通人通过学习大都可以掌握这项技能。这些年,市“”急救中心也与一些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合作,为那里的工作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市民如想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可联系市“”急救中心提前预约,参加定期开展的免费培训。“呼吸心跳骤停的心源性猝死急救素有‘黄金4分钟’之说,这段时间的急救很可能会挽救生命。一旦错过这个时间,不仅抢救成功率低,而且就算救活了,愈后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李宝说。
上一篇文章: 好可怕医生表示近视无法治愈网友那激光手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