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首例全球最小人工心脏小切口不停跳植

10月6日,清远医院复查,她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良好,让一直牵挂她的广州医生们都松了口气。就在一个多月前,医院植入了目前全球最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也是华南地区首例以不正中开胸、小切口的方式植入人工心脏的手术。手术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这对于患者残留心脏功能的保护更有利,医生们选择把更大的挑战留给自己。“一不小心,血就可能一下子飙出来,所以在手术前我们团队在6只羊的身上进行演练,确保配合亲密无间、手术精细无瑕”,主刀医生对惊心动魄的手术时刻仍记忆犹新。心衰急性加重,植入超小人工心脏是最佳选择59岁潘女士10多年前就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因为反复胸闷气短植入了起搏器,之后一直维持药物治疗。今年8月份,潘女士因突发感染引发心衰急性加重,医院心外科进行住院治疗。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在植入起搏器后,她的左心及右房都呈扩大状,远超常人心脏大小,还伴随重度二尖瓣反流及重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只有IV级(NYHA分级),情况十分危急。入院后,该院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黄劲松、吴敏教授团队综合评估了潘女士的病情,认为药物治疗已经没有有效方案,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考虑到潘女士年纪较大,且心脏功能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如果选择心脏移植,很有可能在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期间病情恶化,从而丧失最佳的手术窗口期。最后,在与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们决定为潘女士植入一颗全球最小最轻的人工心脏——Corheart?6,以挽救她的生命。黄劲松教授介绍,传统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常常需要开胸,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损伤很大,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而潘女士的病情较复杂,为了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加上本次手术采用的人工心脏仅有90g重,为小切口手术创造了条件,“所以我们团队经过充分探讨和综合研判,最后决定采用肋间小切口不停跳的手术方案,希望能帮助患者加快术后恢复。”“南方女性身材偏瘦小,常规大小的人工心脏有可能会装不进去,超小、超轻的人工心脏适用于这部分人群,甚至使儿童植入人工心脏成为可能。”主刀医生吴敏教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解释,人工心脏是“心室辅助装置”通俗的说法,它不是取代心脏,而是安装在心脏上,“分担”心室射血的部分工作,利用机械的方法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提前用6只羊演练,不停跳手术惊心动魄8月23日手术当天,潘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视野里,患者的心脏在怦怦跳着;手术台旁,医生们的心跳得更厉害。这台手术的难点之一就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在心脏上完成打洞、修剪、安装人工心脏等操作。“关键的操作只有几分钟,但十分惊心动魄,一不小心,血就可能一下子飙出来,所以在手术前我们团队在6只羊的身上进行演练,确保配合亲密无间、手术精细无瑕。”吴敏教授解释,心脏不停跳进行手术对于患者残留心脏功能的保护更有利,医生们愿意把更大的挑战留给自己。医院的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组、心外ICU、超声科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成功将人工心脏植入体内,并顺利启动运转,潘女士的“心”又重新有力跳动起来,手术圆满成功。手术结束后,在该院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潘女士的左心室体积明显缩小,二、三尖瓣反流症状好转,第五天便从ICU转到普通病房。12天后,潘女士的各项指标就达到了出院要求,顺利出院。我国自主研发人工心脏性能和价格都有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万心衰患者,其中有万像潘女士这样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可以挽救这些患者生命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但心脏移植供体每年仅有—例,相比多万的重症心衰患者,无异于杯水车薪。自然心脏移植远不能满足患者数量上的需要,人工心脏的出现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吴敏教授介绍,人工心脏最早的使用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等到合适的供体之前争取更多的时间。后来,随着人工心脏工艺水平的提高,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其中,有部分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后,原本的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心脏功能恢复后,甚至有机会撤除人工心脏。”人工心脏有“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之称。“国内一些高校、医院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围绕人工心脏进行研究工作。最早的研发始于广东心研所罗征祥教授团队研制的第一代‘搏动式罗叶泵’”,吴敏教授介绍。据了解,本次植入潘女士体内的人工心脏是深圳核心医疗自主研发的一颗国产人工心脏,属于“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开启心衰治疗的新时代。“目前临床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人工心脏已有4个品牌,从性能到价格,与国外品牌相比都更有优势。”吴敏教授评价。医生们最后借助羊城晚报呼吁,心衰患者确诊后要尽快找心脏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如果住院次数频繁、属于不可逆的终末期心衰要尽早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或人工心脏植入术。人工心脏植入治疗的一年生存率约为90%,三年生存率为82%-84%;今年医院心脏移植生存率达97%。“千万不要拖!在临床上我们会遇到有患者拖到多器官衰竭,甚至昏迷了才决定做手术,这时做手术效果大打折扣。”文|记者陈辉林清清图由受访者提供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甘卓然校对

桂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xg/13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