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要点

危重新生儿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虽然在院内转运患婴只需短短的十几分钟,却可导致患婴的生命体征轻度甚至重度的不同程度的改变。据报道高达71%的患者儿在转运途中或在检查中,可发生轻微至严重和并发症。因此,对于危重新生儿在转运安全中如何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确保转运安全,降低医疗纠纷,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建立高质量的流动NICU,对降低危重新生儿致残率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运前准备

(1)人员配备在接到本院产房或手术室,需要进行陪娩的电话通知后,即通知值班医师,立即达到处置地点,并配合产科医生评估孕妇患儿病情决定是否,携带有关医疗仪器及设备急救箱。一般情况下,若患儿母亲有先兆子痫,胎盘早剥或患儿为早产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或胎类性羊水等情况,均应携带新生儿转运仪器,安排专职新生儿科医师,有急救新生儿工作经验的护士、主管护师各1人,提前到达产房或手术室,参加患儿的抢救,并组织转运工作。(2)物品准备本院新生儿运用预热好婴儿培养箱、心电监护、氧气枕,必要时复苏囊、面罩、各种型号吸痰管,24G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注射器材料及常用急救药物等。在以上仪器设备、药物专人管理,每班交接清点药品,物品用后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可用状态。(3)患儿准备新生儿科医生及护士在产房或手术室,视娩出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各种急救及预防措施,如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吸氧、洗胃、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氧饱和情况,遵照医生口头医嘱进行给药急救,使患儿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是转运的基本原则。(4)做好各种沟通工作联系好新生儿科安排好安放位置如预热婴儿培养箱,做好各种急救。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完善转运前评估及准备危重患儿的病因、病情存在着较多的未知因素,比如:一些窒息的患儿往往伴有一些畸形,如食道气管瘘、食道闭锁、先天性心脏病等,转运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转运前的患儿均有必要由护理人员及专科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和权衡,给患儿做好检查,充分评估患儿状况,积极做好预见性护理。同时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并告知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家属同意和配合,护理人员联系并缩短途中转运的时间,安排有效方法,使患儿安全及时到达新生儿科。

转运途中护理

(1)密切监测和护理严密监测和有效的监护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大大地提高转运的成功率。因此,在转运途中按NICU要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除观察监护仪的数据外还须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心率、呼吸、体温、肤色等。同时,加强对各种管道的监测,防止各种导管的移位、脱落或其它异常,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2)做好保暖维持患儿体温稳定是抢救成功的一项重要措施,转运前先预热运输用培养箱,根据患儿不同体重,设定不同的箱温g为35℃,~g为34℃,~g为33℃,g为32℃,尤其对于体重g的早产儿,应穿上棉衣、戴上棉帽,盖上大毛巾减少体表面过多暴露造成的散热。(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出现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通气量,避免出现低氧血症是成功转运的另一关键。低氧血症可引起机体组织缺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而早产儿由于肺、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呼吸不规则、呼吸浅慢或呼吸暂停。因此,必须建立通畅的呼吸通道以保证充分氧供给,并根据患儿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变化来选择氧疗方式,可选择箱氧、鼻导管吸氧、头罩给氧、气囊加压给氧、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械辅助通气等方式。(4)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于安全转运危重新生儿同样非常重要。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并接上三通管,采用微量泵输液,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以利于转运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5)选择合适的体位置于培养箱中转运的患儿以安全带缚好患儿身体,松紧适宜,身下衬垫柔软平实,尽可能减少途中震荡。颅内出血者要保持车速平稳,以减少颠簸对患儿脑部血流的影响;休克患儿应采取双下肢抬高15°位或平卧;有窒息可能患儿,取头低足高位,同时予侧卧位,面对护理人员,以便监测患儿呼吸变化,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内阻塞物。

转运后的护理

危重新生儿安全到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转运人员应与接班人员进行细致的交班,病情、用药、皮肤、静脉通路,各种管道、仪器等,并立即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入院时评估,做好记录,协助参与患儿的进一步治疗及护理工作。(1)交接汇报转运后及时向NICU病房的主管医师汇报患儿的一般情况及转运经过,并将病历及危重患儿护理记录单交于接收病房的主管医师和护士。向他们做好交接,及时对患儿作出评价。(2)整体消毒整理消毒转运所用的物品,并及时作出补充,保证各种必需物品的完好状态,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3)分析评价对转运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求达到不断改进,提高转运安全率。

参考文献:

1、莫剑,郭慧芬.产儿科协作处理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的方法及护理、当代护士,,7(51):68.70.

2、陈丽.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当代护士,,5(85):—.

3、崔焱.儿科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78:91.92.

4、邵肖梅,叶鸿昌,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4):—.

5、赵祥文.医院间转移.儿科急诊医学,,(29):—.

6、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陈娟弟,孔令洁,林芳.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报,,17(2B):63~64.

8、顾硕,徐敏,陈其民.外科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临床小儿科杂志,,1(4):~.

9、赵娟.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10、沈梅芳,楼一玲,董兰聪.预见性护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4(7):~.

end

声明

文中观点仅作为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临床操作建议,临床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据实际情况进行。

本文系戴维医疗整合文献所出,图文版权归版权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xg/74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