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导生命体征章节复习重点与练习

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走起!每天一章节,为年护考通关加油!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复习重点

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异常脉搏及护理

呼吸异常的观察及护理

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单的填写方法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

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1

(一)发热

1.引起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包括生物性病原,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中枢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中暑、脑外伤);吸收热(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变态反应性发热(风湿热、药物热、输液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甲亢、失水)。

2.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计)

(1)低热体温37.5-37.9℃。如结核病,风湿热。

(2)中等热体温38-38.9℃。如一般性感染性疾病

(3)高热体温39-40.9,如急性感染疾病。

(4)超高热体温℃41以上,如中暑

3.发热的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4.热型

根据病人体温变化的特点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肝脓肿等。

(3)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然上升达39℃以上,且伴畏寒,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下降至正常,退热时常伴大汗淋漓,经数小时或数日后又再次发热。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淋巴瘤等。

(4)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内变化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支气管肺炎等。

(二)对高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1.卧床休息高热时,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暖发热早期,病人常伴畏寒,皮肤苍白,应调节室温,注意保暖,必要时给热饮料。

3.心理护理病人高热时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护士应体贴、安慰病人,及时有效地解除躯体痛苦,以消除其不安心理。

4.降温较好的降温措施是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作大动脉冷敷。物理降温半小时后观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及交班。

5.密切观察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博、呼吸、血压及出汗等体症。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递减为每日测二次体温。

6.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给病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多饮水。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7.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口腔炎、舌炎和粘膜溃汤,应在晨起、睡前的饭后协助病人漱口或用棉球揩擦,防止口腔感染,口唇干裂者应涂油保护。

8.保持清洁在退热过程中病人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以防着凉。

(三)体温过低

体温在35.5℃以下称体温过低。常于早产儿及全身营养衰竭的危重病人。

测量体温方法

2

操作方法测量前,先清点体温计总数,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备好用物携至病床边,对初诊或新入院病人给予解释,以取得合作。

(1)口腔测温适用于成人,清醒、合作状态下,无口鼻疾患者。

(2)腋下测温常用于昏迷、口鼻手术、不能合作病人和肛门手术者、腹泻婴幼儿。消瘦者不宜使用。

(3)直肠测温常用于不能用口腔或腋下测温者。有心脏疾患者不宜使用。

异常脉搏的观察及护理

3

(一)频率异常

1.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次,称为速脉。常见于发热、休克、大出血前期等病人。

2.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缓脉。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等病人。

(二)节律异常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可分为: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间歇脉多见于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也可见于少数无心脏病的健康人。

2.二联律、三联律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整脉。即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三联搏。

3.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当病情好转,“绌脉”可能消失。若遇此病人,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三)脉搏强弱的异常

1.洪脉见于高热病人。

2.丝脉见于大出血、休克病人。

3.交替脉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人。

4.奇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甚至呈消失现象,称奇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四)动脉管壁弹性的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粗硬,失去弹性,且呈纡曲状,用手触摸时,有紧张条索感,如同按在琴弦上,中医称为弦脉。见于动脉硬化病人。

(五)异常脉搏的护理

1.遵医嘱给药,做好心理护理,消除顾虑。

2.协助做各项检查,如心电图等。

异常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4

(一)频率异常

1.呼吸增快呼吸频率增快,成人每分钟超过24次。见于高热、缺氧等病人。因血液中二氧化碳积聚,血氧不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呼吸每分钟增加约4次。

2.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减少,成人每分钟少于10次,称呼吸减慢。见于颅内疾病、安眠药中毒等。这是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所致。

(二)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氏(Chyne-Stokes`s)呼吸,见于脑溢血、颅内压增高病人。

2.间断呼吸又称毕奥氏(Bior`s)呼吸。其表现为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见于颅内病变、呼吸中枢衰竭病人。

(三)深浅度异常

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氏(Kussmanl`s)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等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2.浮浅性呼吸若呼吸浅而快,见于胸壁疾病或外伤;若呼吸表浅不规则,有时呈叹息样呼吸,见于濒死病人。

(四)音响异常

1.蝉鸣样呼吸即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多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常见于喉头水肿、痉挛、喉头有异物等病人。

2.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支气管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使呼气时发出粗糙的鼾声。多见于深昏迷病人。

(五)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费力,吸气时间明显长于呼气时间,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强,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见于喉头水肿、喉头有异物者。

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长于吸气时间。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费力,呼吸的频率增加而表浅。多见于肺部感染和肺水肿、胸膜炎、气胸、心功能不全。

(六)异常呼吸的护理

1.调节室内空气,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医嘱给药,酌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与不安。

异常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5

血压正常值血压通常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正常成人安静时收缩压为12-18kPa(9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脉压为4~5.3kPa(30~40mmHg)…

(一)高血压成人收缩压在21.3kPa(mmHg)以上舒张压在12.7kPa(95mmHg)以上,即称为高血压。

(二)临界高血压成人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收缩压高于18.7kPa(mmHg)而低于21.3kPa(mmHg),或舒张压高于12kPa(90mmHg)而低于12.7kPa(95mmHg),称为临界高血压。

(三)低血压成人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舒张压低于6.6kPa(mmHg)称为低血压。

(四)脉压的变化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脉压减少,可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五)异常血压的护理

1.发现血压异常时,勿流露出紧张表情,应与病人基础血压对照后,给予解释、安慰、并严密观察,做好记录。

2.病人血压过高,应卧床休息;血压过低者,应迅速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体温单上各项目的记录法

6

1.眉栏用蓝笔填写下列各项:①姓名②入院日期③科别(病区)④床号⑤住院号(病案号);⑥日期:每张体温单的第一日应写明年、月、日,如95-9-30。中间换月份应注明,如30,10-1、2、……

2.在42-40℃横线之间,用蓝笔在相应日期与时间内记录下列各项;①入院时间;②手术(不写名称);③分娩时间;④转科(注明科别);⑤出院;⑥死亡时间;⑦外出;⑧拒试。

凡需写时间一律用中文书写×时×分

3.在35-34℃横线之间,当体温35℃时,则用蓝笔写“不升”。

4.自呼吸记录以下各项,用蓝笔以阿拉伯数字记录,免记计量单位。

(1)呼吸次数相邻两次呼吸次数应上下错开记录。

(2)大便次数每隔24小时填写前一日的大便次数,如无便记0;灌肠后的大便次数应于次数后加短斜线写“E”,如3/E表示灌肠后大便3次,3/2E表示灌肠两次后大便3次;1/2/E表示自解一次,灌肠后解两次;人工肛门写大便失禁写“*”。

(3)摄入、排出液量记录前一日统计数字。

(4)尿量同上

(5)空格做机动用,记录痰量、抽出液、腹围等数字。液体记ml数,长度记观cm数免记单位名称。

(6)体重以kg计数填入,凡因各种原因不能测体重者,记“卧床”。

(7)血压以分式表示。免加单位。

(8)手术后日期一般记一周即止,如第二次手术的第一天则写“Ⅱ-1”,第二天写“Ⅱ-2”,依此类推,此格亦可用于记录急性传染病人患病日数或产妇分娩日数。

(9)页码用蓝笔填写

体温、脉搏记录法

1.体温按实际测量读数记录,不得折算,体温单内每小格为0.2℃,5小格为1℃。

(1)口腔温度以蓝点表示“●”。

(2)腋下温度以蓝叉表示“×”。

(3)直肠温度以蓝圈表示“○”

各点、叉、圈之间以蓝线相连。

(4)物理降温如温水或酒精擦浴、大动脉冰敷后的体温,以红圈表示,并用红色虚线与物理降温前的体温相连,一次体温亦应与物理降温前体温相连。

(5)遇拒试、外出、不升时,前后两次体温曲线应断开不连。

2.脉搏、体温单内每小格为4次、5小格为20次。

(1)脉率以红点表示“●”,用红线相连。

(2)心率以红圈表示“○”,用红线相连。

(3)当体温与脉搏重叠时,先画体温,然后在体温外面一红圈表示脉搏,如肛表测温时,在蓝圈内画一红点表示脉搏如⊕

(4)若需记录脉搏短绌图表,则于心率与脉率之间以蓝笔涂满。

1、心动过缓是指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

A.40次

B.50次

C.60次

D.70次

E.80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动过缓是指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2、男,36岁,发热1周,体温高达40.2℃,最低39.4℃,可能的热型是

A.弛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E.不规则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3、患者,男性,68岁,因治疗需要检测其血压变化情况,在测量血压时应该做到

A.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温度

B.定时间,定部位,定地点,定血压计

C.定时间,定床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D.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E.定护士,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确保所测血压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4、男,39岁。交通事故致复合创伤后1小时入院。病人呼吸由浅慢逐渐加深加快、又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继之暂停30秒后再度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该病人的呼吸是

A.潮式呼吸

B.毕奥呼吸

C.间断呼吸

D.鼾声呼吸

E.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特点表现为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加深加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呼吸暂停5~30秒后,再重复出现以上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其呼吸形态呈潮水涨落样,故称潮式呼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病人。

5、患者女,48岁。哮喘持续发作,呼吸36次/分,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此时该患者的脉搏属于

A.奇脉

B.短绌脉

C.洪脉

D.交替脉

E.水冲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

6、患者,男性,自感心慌,头晕就医,查体心率为64次/min,脉搏为52次/min,而且心律不规则,心律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该患者的脉搏为

A.二联律

B.三联律

C.脉搏短绌

D.脉搏过缓

E.水冲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脉搏短绌:也称为“绌脉”。是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表现为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7、可以使用肛温测量患者体温的情况是

A.阿米巴痢疾

B.痔疮术后

C.肝昏迷

D.心肌梗死

E.直肠术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凡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以及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宜使用直肠测温法。

练习必备

  更多课后练习,请扫描下方   做题过程中,该软件会自动整理你的错题,便于你定期进行错题重做和知识点巩固。

往期推荐

第一章第一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二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三节考点内容

第一章第四单元备考重点

第一章第五单元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六单元

扫描







































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l/6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