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39.html

讲阴阳,论五行,说世间百病。听得懂,学得会,建立中医思维,且听汶东讲述《黄帝内经》。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心律失常。现代社会心律失常是一种多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

心律失常发病期间,一般会伴有全身无力、胸闷、烦躁、失眠等症状,心律失常和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互为因果关系,是一个逐步加重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治疗,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早期的心律失常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律失常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心律不齐,一种为心律过快,再有一种是心律过缓。一般来说,心律不齐的发病年龄偏低,一般会在30~40岁之间。心律过快和心律过缓的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那么,心律不齐,心律过快和过缓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的心律是60~次/分。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高于次/分心动过快。所谓心律不齐就是指心脏跳动节律失调,忽快忽慢,或者其间有终止。当然,在心律过快或者心律过缓的患者中有很多都兼有心律不齐的问题。这三种症状统称为心律失常。

一说到心,我们就想起来《黄帝内经》的这句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除此之外,《黄帝内经》中还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是五脏六腑之统领,人的精神所住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心律出了问题,五脏六腑还能正常工作吗?人的精神会不会受到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心脏问题的出现,最初的表现为心律不齐的症状。心律失常问题的出现,普遍会伴有全身无力的症状,失眠的问题,饮食的问题,焦虑的问题等等。除此之外,长期的心律失常还会引起人体代谢的问题,就比如水液代谢不畅引发高血压疾病。血脂和血糖的代谢不利,引发的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问题。

那么,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是什么呢?

现代社会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大部分人都不会为衣食发愁。再加上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体力劳动的频率和强度普遍大幅下降,这种低体力劳动,高营养物质摄入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了人体淤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就比如说,高血脂的问题,高血糖的问题。这些营养物质由于体力劳动的降低,不能得到代谢和释放,在人体淤积日久就会引发心脏的问题。

就比如说,心慌、心乱、心律不齐等症状的出现,就等于在告诉我们一个信号,我们身体的这个君主就出现问题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出了问题,这个国家的管理机构还能正常工作吗?答案肯定是不能。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一旦君主出了问题,五脏六腑也同样不能正常工作。

可是中医不是说心不受邪吗?怎么偏偏心脏问题这么普遍呢?

这个心不受邪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中医称之为心包膜,由于心包膜的存在,使得心脏和外界隔绝,有了心包膜和心包液的保护使得心脏不能直接受到邪气的侵犯。

因此,中医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所以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从这个角度讲,心所应感受的邪气,由于有心包的保护,心脏才不会直接被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的侵袭。

因此,心不受邪并不代表心不生病。既然不受邪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人体是一个循环的整体,心脏在主导人体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脏腑的影响。就比如说心肾不交,肝火上炎。另外还会受到气血阴阳的影响,就比如:心血不足,心阴虚弱,心阳不足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心脏或者心血管系统的器质性改变,就比如动脉粥样硬化,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等等。这些疾病也同样会造成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家看,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归纳,导致心脏生病的状况就数不胜数。

下面我们从中西医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一下,心律失常的病因。心律失常这个疾病,一般来说,发病年龄大多在人到中年以后,随着人体正气的衰落,人体的健康状况逐步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候出现心慌、心悸、气短、胸闷这些症状都很常见。这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压力过大,出去旅游一下,放松一段时间自然就恢复了。

有些人则是因为体质虚弱导致的内分泌失调。而内分泌失调就有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问题。

那么,内分泌失调为什么会引发心律失常呢?

西医认为,前列腺素、肾上腺素或者去甲肾上腺素,这三种激素都具有调节心血管的收缩的作用,这三种激素分泌失调,就会引发心律失常的问题。从中医的角度说,这实质上就是肾虚的表现。中医认为一个人肾虚、脾阳虚、心血虚、肝阳上亢都可能导致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

从西医的角度判断,心律过快的病因分为三种,一是功能性的,这个比较普遍。所谓功能性说的就是由于神经和体液调节所引起的病变。二是,器质性心脏病导致,所谓器质性的就是出现了二尖瓣关闭不全,血管堵塞等问题。三是,心外因素,这个比较少见。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关于心律过缓西医认为,心动过缓有多种类型,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律及脉搏在50~60次/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律,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和体力活动较多的人。

西医认为,心律或脉搏小于每分钟50次,多数为病理性的。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律。至于导致心动过缓的原因呢,就是一大堆专业的西医名词,大家很难听懂,这里就不讲了。

在中医看来,神经系统本就是由肾脏功能来负责管理的。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黄帝内经》说:肾主骨生髓。这个髓指的就是背部的中枢神经。《黄帝内经》还说肾主水。这个水就包括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从很多观点上,中医西医的两个阐述并不冲突,但是由于中西医来自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从治疗上来讲,差异还是很大的。今天这里我们只谈中医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谈一谈,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些办法。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医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l/71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