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肺癌遇上冠心病
老方(化名)是山西阳煤集团的的一名退修职工,今年六十多岁,最近一个月总是感觉胸闷不适,尤其在活动后加重,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医院,做了胸部平片和胸部CT。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感冒,结果却出人意料,CT结果提示左肺占位、考虑肿瘤不除外。为了进一步明确疾病,老方又做了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恶性肿瘤。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让老杨及家人不知所措。考虑到患者的年纪,既往多年吸烟史,医院胸心外科医生结合疾病风险因素,为患者进行了冠脉CT的检查,目的是为了排除患者是否同期还合并冠心病的可能,然而结果更加的出人意料,冠脉CT结果提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对角支重度狭窄,无奈之中进一步完善冠脉造影检查,明确了两支血管的重度狭窄,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死亡率极高,需要进行支架或搭桥手术。俗话说的好,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一时间老方一家陷入痛苦和迷茫的深渊。
(如上图所示:冠状动脉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分叉处95%狭窄,一旦堵塞,死亡率极高)
(然而就如上图看到的,肺部肿瘤又刻不容缓)
对于肺部肿瘤而言,外科手术是目前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案,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患者同时还合并冠心病,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如果需要治疗肺部肿瘤,首先需要处理冠心病,不然可能会出现围手术期心梗的风险,患者生命都会受到威胁。而治疗冠心病不外乎冠脉支架或者搭桥手术,医学常识很快让人打消了放支架的这个念头,因为支架术后患者面临着需要口服波立维一年的巨大问题,而出血则是服用该药最大的风险,手术是无法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完成的。患者已经明确肿瘤,但因为口服波立维却无法及时手术,将面临着失去手术的机会,寿命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无法生存到一年。因此当前情况下也只剩下搭桥手术这一条路可以走了。然而就这么一条路却也是坎坷不断。
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需要正中开胸,也就是需要从胸部正中劈开胸骨做手术,而胸科手术需要侧面开胸,这就意味着短时间内患者需要承受两次巨大手术的打击,痛苦程度不言而喻,究竟如何才能在最小的创伤下一举两得达到最大获益呢?如何在如此狭小的手术切口空间内完成乳内动脉至前降支(LIMA-LAD)、大隐静脉至对角支(SVG-D1)的搭桥,同时切除左肺肿瘤呢?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医院心外科陈彧主任团队与医院胸心外科张志勇主任团队经过术前严谨的评估和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了医院的第一例:微创小切口左侧开胸搭桥(搭桥两根)+左肺恶性肿瘤切除手术。通过微创小切口的这种方式,搭桥和肿瘤切除在同一个手术切口完成,通过一次手术,达到了两个手术的效果。其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搭桥手术和肺肿瘤切除手术均放弃了外科医生传统且熟悉的手术切口,通过一个“妥协”后共同的切口来完成手术,最大程度的缩小了患者所承受的手术打击,做了真正的微创手术。术后老方返回监护,当天脱离呼吸机,第二天已经开始正常进食,目前恢复一切顺利。
(术中通过小切口完美完成了冠脉搭桥手术,为后续的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手术完成13小时后,患者自主坐在病床上,面带笑容,精神饱满)
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是通过左侧前胸第四或第五肋间进胸,切口长约5~7cm不等(依据个体及具体术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进胸后使用特制的加长器械来获取左侧乳内动脉,并在直视下完成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搭桥手术。该手术放弃了原来正中开胸,劈开胸骨显露心脏的路径,通过这样的手术方式,给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也明显缩短,部分患者可以直接在手术室脱机,避免了长时间呼吸机辅助所造成的可能并发症。搭桥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更适合一些高龄及不愿意接受常规手术的特殊人群。在医院心外科实施小切口微创搭桥手术的患者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只有32岁。随着杂交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的开展,医院心外科在微创冠脉外科手术领域中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开展同类手术的诸多中心中总例数居于前列。阳煤总院心胸外科与医院心外科合作多年,目前阳煤总院与医院心外科正式签约协作单位,聘任陈彧主任为我院心胸外科名誉主任,定期在阳煤总院心胸外科坐诊手术,让阳泉及周边地区心脏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高质量高水准的医疗服务,惠及当地百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l/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