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器官修复,让亲情不再有抉择
他叫:林日朗
豆瓣评分9.2《误杀2》的主角。
事情还在几天前,他和妻儿还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未曾想过有一天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直到8岁的儿子突然晕厥在足球场上......到医院检查,孩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生命危在旦夕。
在林日朗面前是两条选择:吃药保守治疗,虽然便宜,但相当于慢慢等死;还有一个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心脏移植,不仅手术费高昂,关键就是等待匹配的供体,术后还有抗排异反应药物的连续高额费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父则刚,多贵也要救孩子的命,阿朗选择了心脏移植。好不容易等来了供体,儿子终于可以做手术了,却突然得知,和儿子适配的心脏,医院途中,居然被别人截胡了。
林日朗震怒,为了找回给儿子的心脏铤而走险,最终只能用自己的心脏救儿子的命···
医学科普:如果是成年人给儿童捐献心脏,是否匹配也要衡量供体与受体的体重比例,而非年龄。体重在正负25%以内可行。超过这个比例的,国内也有手术成功的案例。所以电影中成人的心脏移植给小孩,在医学上是可行的。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心脏结构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疾病,为常见的出生器官缺陷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患儿缺陷病种中排名第1位的疾病,该病对患儿的体格发育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2万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先天性心脏疾病在初期可以进行经皮介入手术或开膛手术,但是到了末期,能指望心脏移植手术。根据器官捐赠移植登录中心数据,我国器官捐献事业起步于年,截至年底,我国公民自主捐献意愿逐年增高,但仍有很多患者在等待适配器官的过程中离世。现在每年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约30万病人中,仅2万人有机会获得供体,供需比例为1:15,器官短缺依旧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众翘首以盼的3D打印心脏技术,虽然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都成功研发,但成果都还停留在「印出来」,这些心脏既没有实际功能,更还无法作为临床使用。就在治疗技术受挫之际,年5月,国际顶尖期刊《Nature》一项报告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全球首例用注射的方式,进行IPS干细胞治愈心脏病手术已经成功!干细胞平地起雷,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星,干细胞强大再生能力有望修复器官。
注:IPS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发育成造血干细胞,可以生成各种血液和免疫细胞。
“组织再生,器官修复”,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由细胞构成组织,再由组织构成器官。
人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有的发挥收缩功能,比如肌肉细胞;有的发挥造血功能,比如造血干细胞;有的发挥保护人体表面的功能,比如皮肤表皮细胞。
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社会”,那么每一个体细胞就是“高度专业”的社会精英,它们各司其职。而在这个社会中,干细胞像一个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小学生,但是经过一定的学习(分化),从而具有从事各种职业的潜能(多向分化),比如组织再生(tissueregeneration)、器官修复(organrepair)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干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十分瞩目。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于分离、体外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然具有干细胞特性,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能够减少移植排斥。
间充质干细胞以上这些特质,使得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研究最为广泛,应用最为深远的“万能细胞”。凭借其强大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和造血细胞等,并结合相应的分泌因子修复大脑、肝脏、心脏等。
原创图片,请勿盗用
随着再生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以及与生物技术领域不断的交叉融合,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研究的核心,在治疗疾病、健康保健等多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干细胞产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相关政策利好也为干细胞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希望未来人类不再为器官供体短缺而失去生命,让爱变得长久。
相关文章:再生医学,打造人体4S店!科幻电影中的医学将逐渐变为现实!
参考数据:
先天性心脏病科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y/1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