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今年70岁
我的母亲年出生,跟祖国同岁。
70岁的母亲身子骨很硬朗,精神头也挺好,平日里她还要照顾生病30多年的父亲,可她从不给儿女们找麻烦。
母亲这辈子吃了不少苦,我们家兄妹三个,我是老大,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在我记事的时候身体就不好,不能干太重的体力活儿,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在生产队的时候,母亲为了多挣点儿工分养活我们这个家,每天干着男劳力干的农活儿,回到家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给一家人做饭。
后来,农村分田到户了,我和弟弟妹妹先后上了学,由于父亲干不了重活儿,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家里地里都是她操心,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做家务干农活儿,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可她从没喊过苦叫过累,在我们面前总是乐呵呵的。
20多年前,我们家一直都是村子里的穷人家,艰难的日子总是觉得很长,那段漫长的岁月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没念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她一门心思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个有出息的人,这就是母亲最朴素最伟大的理想。
母亲没有教过我认识一个字,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在我上小学的第一天,母亲亲手为我挎上用一块块碎布连夜给我缝制的新书包,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儿子,咱不蒸馒头争口气,到了学校听老师的话,一定好好念书,长大了才会有出息!”
当时,虽然我对母亲说的话似懂不懂,但是一个字没落下,全都记在了心里。由于家里地里的活儿太忙,母亲从来不送我上学,她说上学这样的事要是还离不开爹娘的保护,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母亲让我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学会了勇敢和担当。
母亲常对我和弟弟妹妹讲,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厚道,肯吃亏是福,肯吃苦才会甜。这么多年来,她用自己的行动对我们言传身教,一直到今天。
26年前,我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又过了几年,我在县城买了房子,弟弟妹妹也先后有了自己的小家,我们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过起来。
我想把父母接到县城生活,不让他们再种地受苦了,可是母亲说啥也不同意,她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在农村生活空气好又僻静,比城里车多人多乱哄哄的强多了。我心里清楚,她是丢不下老家的几亩地。
年的时候,父亲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医院治疗后,脑子反应迟钝,半个身子成了偏瘫,年过50岁的母亲一边在家干农活儿一边照顾父亲,我和弟弟妹妹多次劝她不要再种地了,可她就是不答应,她还反过来劝导我们,她说自己身体挺好的,闲下来就觉得不得劲儿,自己种几亩地多好啊,不但吃的粮食不用买,年年还能给我们花生红枣和新鲜的蔬菜吃,不用看着别人啥都有自个儿眼馋。其实,做儿女的咋能不明白呢?多年的劳苦让她养成了习惯,母亲是不想给自己的孩子们增加负担啊!
直到十几年前父亲的病反复发作经常住院,母亲成了父亲的专职护理,她才不得不丢下了家里的几亩地。由于在县城给父亲看病住院方便,母亲不得已只好陪着父亲在我家里住了下来。
住是住下来了,可母亲经常唠叨给我们添了麻烦,她每天早早就起来给我们做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的,我和妻子不让她做家务,她就吵吵着要回老家,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的心里酸溜溜的。
白天我们上班去了,母亲便带着父亲出去到处走走,散散心锻炼锻炼,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虽说还比不上正常人,但生活可以自理,吃饭走路都没有问题了,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母亲照顾得好,我的父亲早就没了。
因为每天还要买菜做饭,时间长了,母亲对小区附近的几家超市摸得一清二楚,星期几谁家的鸡蛋搞活动,哪天谁家的蔬菜价格低,她都能背下来。为了能买上便宜点的东西,母亲常常跟一帮老太太们在各家超市门前排成长队,一站就是个把小时,能够省下三块五块的就高兴坏了。
虽然渐渐习惯了县城的生活,可是到了老家夏忙秋收的季节,只要父亲没有住院保养,母亲是必须带着他回老家住一段日子的,她回去一天都不会闲着,夏忙季节拾麦子,秋收的时候拾玉米花生红枣,每次在老家住一段时间都是收获满满几袋子,母亲每年都把自己一穗一穗拾来的麦子玉米磨成面,把一粒一粒拾来的花生榨成油,一家一家分给我和弟弟妹妹,这十多年来,我们几乎没怎么买过粮油,都是母亲辛辛苦苦拾来的!
这么多年来,母亲的勤劳和节俭不但影响着我们兄妹三个,也给我的儿子、侄女做出了典范,在母亲操持的这个大家庭的熏陶下,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吃饭从来不挑食,生活中不浪费不攀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坚持自己做,看到他们的表现,我在心里倍感欣慰的同时,更对母亲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敬意!
母亲没生过大病,身体一直都挺好的,除了父亲住院保养时陪护外,医院打交道,有个头疼脑热的能挺就挺过去了,从没给我们兄妹三个找过麻烦。没想到她却在去年秋天突然觉得胸口疼得厉害,实在忍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医生确诊是心肌梗死,医生告诉我医院,不然就危险了,我听了之后直感到后怕,接连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在接受治疗的个把月时间里,母亲做了心脏支架微创手术,在心脏冠状动脉的血管里放了两个支架,手术后才两天她就跟主治医生说自己已经完全好了,强烈要求要出院,医院花钱太多,我和弟弟妹妹跟她说了一箩筐宽心的话,她才勉强按照主治医生的要求又住了一个星期就出院了。
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她也没把自己当成个病人,医生一再交代,心脏病人做了手术后需要按时吃药,不能情绪激动,不能剧烈运动,这三点要求可真是让我犯了头疼。
出院后,母亲总是说自己已经好了,不用再天天吃那么多药了,她是心疼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药费。为了这件事,我和弟弟妹妹可没少费口舌,最终,我不得不跟她算了一笔账,告诉她如果不按时吃药,虽然每月省下一千多块钱,可是一医院,一家人都得放下工作照顾她,一来耽误的更多,二来住院的费用可比吃药的费用高多了,到底哪个划算让她自己拿主意,就这样她才听了话。
母亲是个性子急的人,做什么事不喜欢拖拖拉拉,这一点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她的情绪波动,可她性情使然,谁也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在她面前做什么事都表现得很积极,她想做的事我们抢先做好,只要她心情舒畅就不容易犯情绪了。
可是,母亲是个总也闲不住的人,无论我们怎么表现,她仍有自己要做的事,想让她啥都不做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兄妹仨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平日里跟父亲互相照应好了,其他的事能不做就不要做,千千万万不能干什么重活儿,听着我们苦口婆心地唠叨,母亲自然也理解儿女们的一片孝心,当着我们的面答应得挺好的。
然而,到了农忙季节,母亲就又坐不住了,想尽办法找各种理由要我送她和父亲回老家,她那点儿心思我心里清楚,可最终劝是劝不住的,硬着不让她回去拾点儿粮食,又怕她脾气上来情绪过于激动,无奈之下只得乖乖听命。
回到老家,母亲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街坊邻居听说他们回来,纷纷登门看望他们,一帮子老太太见了面总有说不完的话。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不放心,担心母亲在家没人“监督”,又干啥重体力活儿。所以每逢星期天,我都要回去一趟看看。
我的老家院子挺大,十多年前我花了几千块钱买了十多种花树把院子绿化起来,还种了梨树、枣树、石榴、柿子和核桃等果树,家里的环境还是不错的,街坊们都羡慕我家像个小花园。
母亲在家闲不住,她在花树和果树中间的空地上种了辣椒、豆角、丝瓜、南瓜、冬瓜、韭菜,还有红薯、大豆、芝麻和玉米,可以说应有尽有,不让她种地了,她就把农田里种的蔬菜和庄稼全都搬进了家里来。她说这样挺好,她和父亲既能活动活动身子骨,又能吃上自己种的东西,这才像是在过日子!
看到母亲每天跟父亲浇浇花、种种菜,时不时跟着村里的老太太们去农田里拾点粮食,日子过得挺开心,我也就放心了。
可是,母亲也有不让人省心的时候。前阵子我又回去了一趟,看到屋墙上竖着一架足有四五米的升降梯,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进屋就问母亲搞这么高的梯子干什么,她笑着告诉我院子角落的那颗大杨树长得年数长了,有些树枝刮风的时候打着了邻家的屋檐,她就借了个梯子上去把树枝砍掉了。
天呐!一个70岁的老太太,而且还是个患有心脏病的老太太,居然爬上四五米高的梯子,抡着斧头砍掉七八根鸡蛋粗细的树枝,别说是她,即便是年轻力壮的我上去那么高都觉得头晕,她说话的神态却轻松得像个没事儿人似的!
望着那颗高高的杨树上留下的新茬子,我的胸口一阵阵闷得慌,嗓子里像堵了一块石头,感觉说不出的难受。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今年已经70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y/1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