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三年做两次心脏手术医生教你如何做

北京哪间青春痘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今年68岁的刘女士2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做过“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前,医生将生物瓣及机械瓣的优缺点告知刘女士及家属,强烈建议其置换生物瓣膜,以免因终生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有可能引起的出血或栓塞风险。由于刘女医院护士,认为机械瓣耐久性好,虽然需要抗凝,但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可以避免抗凝风险。在她的劝说下,刘女士最终选择了置换机械瓣。术后出院时,医生反复强调,机械瓣需要终身抗凝,需要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可刘女士家在农村,医院不方便,虽一直口服抗凝药物,却从未正规监测过PT。就这样,由于一年内抗凝不达标,刘女士间断发生过两次脑梗。万幸的是,两次脑梗后果不严重。可即便如此,刘女士仍不吸取教训,依旧不按要求监测PT。1个月前,她再次突发胸闷,医院,心脏彩超提示机械瓣失功。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医院为患者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这次,刘女士听从医生建议,置换了生物瓣膜。“从上面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如果患者‘聪明一点’,第一次手术时就听从医生的建议置换生物瓣,可能就不会发生脑梗,也不会出现机械瓣失功,更不需要二次开胸置换瓣膜了!”医院副主任医师崔聪说。崔聪建议,在就医过程中,“聪明病人”应该这么做:首先是遵从医嘱。作为病人,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一个“听话”的病人。因为医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嘱是一名有经验的医生对疾病以及每个个体深思熟虑的体现,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的劳动,首先要遵从医嘱,按照要求服药,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目的。其次是信任医生。信任是一切沟通的基础,如果病人不信任医生,那么就会无端地揣摩医生,甚至听取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不仅对疾病恢复不利,而且会让病人本人越来越焦虑、无所适从,甚至耽误病情的治疗。就像刘女士那样,没有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导致三年内做了两次心脏手术。还有就是不断学习。病人要不断通过正规途径学习健康科普知识,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奠定常识基础。病人可以通过学习增加自己对疾病的了解,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把自己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临床决策,最终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崔聪说,自己工作十余年,见过就医时将历次检查单保存完好,按时间顺序装订起来的病人;遇到过做过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将每次PT按照时间顺序做成表格;见到过高血压病病人将自己每天测量的心率、血压做成表格或折线图的;当然也见到过来看病时一问三不知或“之前的检查单丢了”,甚至说“之前的单子有什么用,医院不是还要重新再做一次检查”的病人。“很明显,医生最愿意和前面三种病人打交道。医生和病人都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做到双赢。”崔聪说,“不可否认,那些医生喜欢的病人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也有很多是小学没毕业或者没有上过学的,因为做一个‘聪明病人’与学历无关,只和敬畏生命有关。”统筹:梁如意责编:朱晓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y/79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