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的生命之旅记心脏搭桥手术后

5月27日,星期五,北京天气阴转晴,温度17-29手机放在床头柜上整整医院的电话,说明老人术后在ICU情况稳定。ICU(重症监护室)的夜晚对老人来说是一个无知的世界,因为麻醉药剂恢复需要术后的6个小时左右,但对老人的未来生命却是仅次于术中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前麻醉时给病人口腔里插入一个气管插管,病人说不出话而且感觉不舒服,它是支持病人呼吸,输入氧气使用的,在转入二级监护病房时拔掉;{输液管}病人颈部有一根多头输液管,所有静脉药物将从这里输入,它是缝在病人的颈部皮肤上,术后需要带五天左右;{吸氧}心脏是病人全身供血供氧的器官,为了减少病人心脏少做功,少受累,有面罩式(感觉有些热)及鼻导管式,术后大概要吸氧2-5天;{引流管}病人的胸部有两根引流管,用于引出手术胸腔内残留血和观察手术创面有无继续出血的管路,由于使用止痛泵,疼痛一般可以忍受。引流量在50ml/24小时时医生会拔除;{尿管}通过观察尿量,从而观察病人的心功能和肾功能,评估病人疾病状态使用,常规在术后第二天拔除;{心电监测}病人的胸前有四个电极片,它可以通过线路把病人的心脏监测指标反映在心电监视仪上;{血氧饱和度监测}有一个小夹子夹在病人的手指上,用于监测病人的血氧含量,当夹在一根手指时会有些痛,换其它手指就会好了;以上这些关系病人生命的关键点都在术中和术后的ICU期间的2-3天内完成,实现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过渡,你说重要不重要!吃完早饭,医院等待老人从ICU重症监护室转换到心外科11楼二级监护病房。又是一个未知的等待。大约11时,老岳父的手术车出现在电梯口,手术室护士和心外科的护士进行简单的交接后,把病人安排在二级监护室13号病床。所谓二级监护室主要设有病情监护仪器,如有心率、血压、脉搏等床旁监控仪、双道微量注射泵等,老岳父身上插着导尿管、心脏引流管和氧气呼吸器等。可能是折腾累了,老人上楼住进病房后一直熟睡。13时整叫醒老岳父进行第一次漱嘴、喝水和拍后背,然后捆绑上胸带,这些是以护理工小崔为主完成的,我跟着还忙乎一身汗,主要是紧张。老头胸部有伤口其他部位还有许多管子,神智还没有完全清醒,让老头九十度坐在床上,啪啪地空拍着背,子女们很难下手,只能是专业护理工做。听医生讲解,拍打后背是病人心脏手术后的必经之路,必须拍,否则会影响肺部质量,因为病人手术期间使用呼吸机,其结果是术中病人肺部功能停止使用,术后需立即恢复,需要借助外力的拍背和病人自身的咳嗽等手段来解决,老头首次“演练”效果还不错,紧接着又睡过去。老岳父年5月27日13时生命体征指标:心率85;血氧93;血压78-;呼吸18。15时以后,老人的精神状态进入相对的兴奋期阶段,基本恢复意识,特点是不睡觉、想说话、手脚摇动。醒来关心的大事是自己的钱包、手机和手表在哪里?老人心目中的“三大件啊”!在二级监护室吃喝多少?尿多少?胸腔引流血排多少?都需要有严格的文字记载,这些护工小崔都认真地做着。21时,老人进入睡眠。23时,医生朋友巡诊到病房,闲聊时说道:“老人心里是清楚的,并且很放松、很配合,在ICU早晨就恢复意识,护士注射了一针镇静剂,让老人好好休息,术后恢复比较平稳正常”。老岳父年5月28日凌晨1点生命体征指标:心率74;血氧95;血压84-;呼吸16。提示:良好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也是一副良药。

5月28日,星期六,北京天气晴,温度17-29昨晚老人术后第一夜,我的夜班。老人状态总体平稳,因为到了夜间,基本以睡觉为主,但手脚总是“手舞足蹈”,因为局部疼痛和皮肤搔痒,双手经常下意识地摸一摸,动一动,让我有些担心。我一边写着记实,一边监护着老人,坚持到凌晨4点多,脑袋开始昏沉沉的,又上网看新闻,5点了,真困了!刚躺在小崔借来的床上,老头又把吸氧管扒拉掉,哎,不敢有半点怠慢,否则前功尽弃啊。迷迷糊糊到了6点,同室病人的三个护理工都起来了,刷牙的洗脸的、收拾被褥窜房间的,我也赶紧起来加入这个行列,安排老人自己刷牙洗脸,然后喂饭吃药,7点多所有的事情办完了,突然想到岳母一直惦念老头,就跟岳父商议给家里打个电话,并告诉岳父如何说:“检查已结束都是一些小问题,离心脏远着呢”,没想到,老头情绪挺好,嗓门特别高,在“没事,挺好的,离心脏很近”。啥叫离心脏很近?岳母在电话中急切地反问我,我只能说,我爸跟你通电话高兴,把想说的意思弄反了,是心脏没大毛病,检查检查过几天就回家了。老人有时候跟小孩一样有意思。8点多钟,医生通知搬家,病人从二级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搬家对我来讲是预安排计划中期盼的日子,意义非同,标志着老人基本脱离危险期,进入正常的康复阶段,悬在心中的忧虑终于放下了。小护士把岳父身体上的导尿管,液体,埋的注射软管都给撤掉了,只剩下多头输液管、引流管和止痛泵,老人借助外力起床下地,坐上轮椅车搬到室加2床。中午,老人开始自己吃饭,医生要求病人在没有排气前以流食为主。晚餐未到,老人就喊饿了,喂什么,吃什么,买的西红柿阳春面吃了一大碗。18时,楠楠与姥爷通了电话,老人很高兴,满脸笑容,开始是“你好”结束是“谢谢”,挺正规的。白天几位亲属平均三个小时接续一个班延续陪伴老人,晚上包三值夜班。提示:对生的渴望是人的基本需求,平时的生活目标和医院病房一样清晰和仔细。5月29日,星期日,北京天气阴转雷阵雨,温度16-29在酒店吃早餐时碰上值夜班回来的包三,听他说老人晚上又没有睡意,手脚“不老实”,总是不停地要翻身,一晚上没睡,方便时总想去卫生间,可身体上还有引流管呢,清醒的时候什么道理都懂,迷糊的时候医生不让做什么老头非要做什么。作为病人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好多病友都是在床上解决内急问题。老头接受的教育可能是传统的“三纲五常”和“男女授受不亲”等,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如:躺在病床上也要穿好病号服,手脚僵硬直直的一动不动;没办法在床上方便时也要把床边的围帘拉好,盖上衣服,尽量少褪点裤子;能去卫生间时,那是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卫生间里都保持着君子形象,遵守这些伦理道德和行为标准本身没有错,医院,你是病人,病人和正常人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里是不可能一样的,根据老头到京后的具体表现,我们给老头起了个绰号,叫“新时期封建传统保守势力的代言人”。9点多,医生到病房把老人身上的两根引流管撤掉,把事先缝好的线头处理好,术后两周左右拆线。好家伙,两根管子分别探入身体内20多公分,不过引流管的作用很大,术后体内残留的积血和污物都通过这个通道流出来,几天时间约排出CC。此时,老人身上只剩下一个多头输液管,吃饭、喝水、尝尝各种水果都有了兴趣,对吃住行明显没有大碍。老人的精神状态在恢复。晚上海英值夜班。提示:一个人慢慢形成的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为性格;一个人慢慢形成的性格,时间长了就成为品牌。5月30日,星期一,北京天气阴,温度16-29上午我值班,到医院与海英交接班,表妹说:“老人家挺配合,晚间休息的不错”。输液时跟老岳父唠唠嗑,觉得他的想法有时挺多的,有时又很单纯,今天上午是最后一组液体,输完液体就停药了。一上午老头情绪挺稳定的,中午和下午是其他几位亲属值班,晚间我值夜班时了解情况,说老头没有睡午觉,情绪有些低沉,不原意吱声。按照病人手术后的时间恢复阶段和对病区几位病友的了解,老人已是术后第四天,各种监控仪器全部撤掉,恢复应该没有大问题,只是伤口周围愈合会出现皮肤搔痒,因人而异会有些痛感,这些多能够忍受和克服。我分析老人今天的状态可能是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是正常的。没想到,这是一个“不眠之夜”:20时,接了老太太的一个长途电话,老岳父流泪了,我们问因为什么?老人只是摇摇头不吱声;21时,老人该休息了,但老人说没有困意,我让包老大和海英回酒店休息,然后我和护理工小崔陪老人在楼层遛弯,本想走一走,老人身体疲劳了,好早一点睡觉。没想到老人越走越精神,眼睛睁的大大的,一点睡意也没有。走了几圈,一屁股坐在走廊护工休息椅上,在那发呆,我们陪着老人坐一会,就搀扶他回病房休息,老人躺在床上,瞪着眼睛看房顶,翻来覆去一直没有睡;23时,老人去卫生间,方便完提出要在走廊转悠转悠,护工小崔已经休息,我陪着老人转了几圈,在走廊的休息椅上又坐了半小时,我问老人那里不舒服,老人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睡不着觉呢?老人说:“伤口处有些疼痛,可能是癌症,回家等着吧!”,又说:“放心不下老伴的身体,放心不下包三的个人事情”,我就这几个问题跟老人交流了半天,老头似乎明白了,也释怀了。但随着后来时间看,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因为老头还是沉默不吱声,时时长叹一口气,回到房间的病床上,躺下瞪着眼睛,起来闭着眼睛。凌晨1点,老人要去走廊,病房里的病人和陪护人员都已经进入熟睡,偶尔还有几声打鼾声,走廊也剩下几盏夜灯,温度也有些低,老人走了两圈,又坐在休息椅上眼睛无神地望着,我赶紧到病房把薄被子拿出来该在腹部和腿部,预防感冒,看着老人虚弱的身体和亢奋的神经,我想找医生问问是否能吃点镇静剂或者安眠药调整一下,告诉老人不要动,我赶紧找到医生,医生给了一片镇静剂让老人吃掉,我问老人几点了,“快2点了”老人回答道,我搀扶着老人回房间休息了。凌晨2点,安眠药效慢慢发作,老人有困意了,没想到“不眠之夜”的收官阶段从此开始了,老人的意志力和药力展开了强力对抗,小半夜都重复着几个动作,基本是在十分钟左右形成一个周期阶段,顺序是睡上几分钟,然后自下而上双手摸摸肚子,摸摸胸口,总想动动伤口,在后来是抠抠耳朵摸摸脸和眉毛,最后双手挠挠头发,最后作出一个投降的姿势,又把双手恢复原样,接着坐起来,似乎是睁开眼睛瞧瞧四周,然后低下头又睡上几分钟,躺下的同时意味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就这么简单的下意识动作一直折腾到清晨6点钟才算消停点,又到了该起床刷牙洗脸的时间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感觉非常累,老人不疲劳吗?难道是老人的疾病医治好了,“神经”出问题了,答案:不是。老人有思想、有感情,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但老人性格特点不善于交流,不愿意表达和倾听,倔强且主见很强。自己知道病因和手术治疗对老人的身体和思想会产生微弱的刺激,刺激后的神经会产生一些想法,这些反映都是正常的,老人选择了自己承担,因此出现性格沉默和神经亢奋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他是老年人,何况老人也是一位平凡的人,这个时候,需要周围的亲朋好友耐心的、循序渐进地温暖着他,不能让他孤独!提示:我们面前的他,首先是一位病人,其次才是一位老人,现在或许今后很长很长的日子里,老人需要你,病人更需要你,不知你是否意识到。5月31日,星期二,北京天气阴有大风,温度16-29早晨表妹接班比较早,我回酒店休息了,晚上没能合眼休息一会,还真是有些困。10点钟,医院通知老岳父出院,我们急匆匆地赶过去,我开车送老岳父回酒店,包三、小霞收拾行李物品,包老大和海英负责办理出院手续。一切都很顺利,待我们回到酒店房间不久,包老大把出院手续也办完了(含住院通知单、出院诊断证明、住院医疗费收据和住院费用结算明细清单),住院病案复印件{(盖医院病案室专用章)含病案首页、住院病历、出出院总结、医嘱单、与疾病诊断治疗用药相关的辅助检查检验报告单、麻醉记录单、手术患者提供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做病理检验的提供病理检验报告单}需一个月左右邮寄回去。中午,大家在房间里说说笑笑吃的外卖-各种各样的面,老人躺在宽敞的床上,状态好一些,但不愿意说话,心里还是有事?托集团公司朋友买了四张6月2号K次北京北-海拉尔的软卧火车票并送到酒店。下午,亲朋好友不断地来电话慰问老人家,老头一会看看报纸,一会看看电视,情绪慢慢地好起来。晚餐安排在浙江大厦二楼的浙江食府,点了几个菜,跟老人一起吃顿饭,祝福老人家术后早日康复。晚班安排包三。提示:亲情是无形的,但更多的时候是有形的,亲情不需要豪言壮语,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付出。6月1日,星期三,北京天气晴,温度17-32昨晚包三陪护老人依然是“今夜无眠”,老人跟昨晚的精神状态差不多,睡不着,多动,烦躁。三天时间了,老人折腾的很疲惫,半流食饭不能吃太多,营养跟不上,运动不到量,眼窝都有些往里塌了。打电话询问医生,答复是术后药物反应综合症造成的,偶尔吃点镇静药或安眠药缓解一下即可,主要还是







































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fy/22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