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青大附院常青团队与风湿性心脏病
患者:相信医生决定手术
经过2天的药物治疗,张女士的情况已经比入院的时候好多了,可以自己下地上厕所了。但对于手术治疗的决定张女士一直犹犹豫豫。后来张女士的心脏超声复查结果出来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左房扩大、左室轻度扩大;二尖瓣瓣叶增厚,后叶为著,瓣叶僵硬,前后叶对合错位,收缩期见中-重度反流,反流束VC0.65cm,反流束面积约7.6cm2;主动脉瓣叶回声粗,舒张期见轻度反流;三尖瓣收缩期见轻度反流。通过对超声科医师详细描述的判读,常青主任医师认为张女士的二尖瓣有瓣膜修复的可能性!随将这一结果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换了意见,张女士及其家属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后来了解到,今年60岁的张女士知道自己得了风心病后,包括她的女儿在内,她们多方打听,知道她这个病最后是有可能需要置换人工瓣膜的。但张女士包括她的女儿都希望瓣膜置换后他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于机械瓣膜置换她不接受,一方面不希望自己身上的东西被换成“假的”,另一方面也不想自己以后的日子天天为栓塞、出血的事提心吊胆;同时又担心生物瓣膜衰败而需要二次手术。所以经历过2次心衰的折磨,也有过医生向她建议手术治疗,但那2次她都“缓”过来了。这次听说可以修复,不免心动了。
医生:精雕细琢成功不易
经过两周的药物治疗,张女士的心衰症状已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控制,手术安排也提上了日程。术中常青主任医师经过瓣膜探查发现:整个二尖瓣就像长了一层厚厚的白色“锈”,严重影响瓣叶的活动,也导致瓣叶交界处的粘连,所以“刮除铁锈”是这个手术最重要的步骤。正常瓣膜的厚度大约有普通A4纸的厚度,从一张“纸”上完全去掉“长”在上面的“锈”而不能把它伤到,这难度可想而知。切少了,仍然不能解决瓣膜的活动性问题,切多了导致穿孔手术失败,所以每一刀都不能差之毫厘,每一个操作都是如履薄冰。修好了瓣叶还需要解决瓣叶交界,需要切开的粘连可能不足几毫米,但就是这微小的差距也同样考验着手术医生的水平,切小了不解决问题,切大了伤到瓣环手术失败。就算上面两个部分都处理好了,也不代表最后的胜利,因为二尖瓣的结构还有一个部分就是瓣下结构。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因为病史较长,往往瓣下结构都有挛缩、融合,这些挛缩、融合的瓣叶仍然会严重影响瓣膜的开闭,劈开融合的乳头肌,重建好连接乳头肌和瓣膜的腱索后瓣膜的修复手术才算完成了85%,最后还需要置入瓣膜成行环固定瓣环,最后注水检验整体修复效果。
结局:手术成功效果满意
经过大约3个小时,手术结束,病人被安全的送至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继续进行术后围手术期治疗。因为张女士接受的是瓣膜修复治疗,这种手术保留了张女士原有的二尖瓣结构,维持了左心室原有的基本状态,保证了左心原有的功能,所以在监护室的恢复时间也较同种情况下的普通瓣膜置换患者恢复的更快。
对于张女士和她的女儿来说心中的担心总算是放下了,她顺利的接受瓣膜修复手术,只需要术后进行3个月的低度抗凝便以后不需要再服用“华法林”了,并且也不用担心脏瓣膜使用寿命的问题,相信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她的终点绝对不止80岁了。目前张女士恢复顺利,复查心脏超声发现心脏瓣膜修复满意,患者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常青团队从年就开展了山东省首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手术,一直在此领域保持省内领先水平。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修复手术是瓣膜成形手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领域,该手术技术复杂,难度大,对医生的理论和手术技术要求很高,让许多心外科医生望而生畏。但是瓣膜修复手术,保留了病人完整的左心室力学结构,术后恢复快,心功能好;此外,病人避免了终生抗凝之苦,生活质量好。并且较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花费减少几万元,并且大幅度降低了耗材占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元旦,心血管外二科成为山东省首家二尖瓣修复手术教学培训基地。
专家简介
常青,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美医院和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医院心血管外二科副主任,擅长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擅长胸腔镜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擅长微创瓣膜成形手术。开展山东省首例loop技术腱索重建二尖瓣成形,山东省首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术,均获得良好效果。在山东省开展二尖瓣成形手术例数和难度位居前列。在瓣膜病领域有丰富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西海岸院区
每周三下午市南院区心外科西区门诊
供稿: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
编辑:段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fy/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