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研所60周年middot科主任风采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踏歌前行,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个甲子的岁月中,令人心动的故事、一些精彩的瞬间,历经风雨洗礼弥久历新。让我们记下这些事,这些人,记下所有热爱心血管病事业、献身心血管病事业的人的火热人生!
——心研所60周年题记
岑坚正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综合病区主任。
《荀子.劝学》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简称“心研所”)心外科综合病区主任岑坚正,他善心对病人、诚心待同事。得到病人、同事的认可。
妙手仁德医者心
岑坚正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20余年,对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有较深入了解,他每年带领团队完成-例心脏手术,手术年龄涵盖新生儿至成年人。岑坚正兼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先心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心胸外科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肺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目前是美国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胸外科年鉴)杂志心血管外科分册中文版编委。自-年担任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病区副主任,年担任心外科综合病区主任。
岑坚正多年坚持“心脏没有小手术”,他一直信奉简单手术要精益求精,复杂手术要直面挑战。如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大多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能得到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患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活动量的加大而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手术。可是,再次手术往往是高风险手术,患者面临着大出血、心脏骤停、解剖层次不清楚、手术时间长、止血困难等一系列难题,而这些对术者的理论、操作技巧、体力、意志力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年末,心研所办公室收到一封患者感谢信,一个肺动脉闭锁先心病患儿的父母在信中描述了他们的求医经历——孩子病情危重,他们在得知心研所岑坚正主任是肺动脉闭锁领域的专家后,专程从外地过来求医。因为年龄太小、病情太重,手术很不顺利,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做到将近凌晨两点才完成。孩子父母都回家休息了,但是岑坚正却在监护室里守候这个孩子直到凌晨四点才回家休息。孩子后来又出现一些并发症,岑坚正冒着手术风险为这个孩子实施了二次手术。经过天的救援接力,岑坚正和同事多次把这个孩子从死神手中救回来。孩子康复出院时,其父母给岑坚正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对他的感激、感谢。这只是岑坚正救过的孩子中的一个。
岑坚正在紧张有序的手术中。
岑坚正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而中山医科大学的校训是“医病、医身、医心”。手执柳叶刀,但始终坚持仁德为上;面对患者与家属,他体谅他们的不易和痛苦。先心病的患儿往往家境困难,尤其是多次手术的患者往往是千辛万苦才凑齐了宝贵的手术费再来做手术,岑坚正每次都主动帮他们申请各类慈善基金帮助,在检查完善后尽快安排手术,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以减少住院费用,让患者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岑坚正每日清晨查房。
温良宽柔师者风
在医学领域,年轻医生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指导和教诲,这种传承得以让学科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心研所一直秉承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让星星之火生生不息。
岑坚正做好传帮带,对待年轻医生他从来都是以鼓励为主,用一言一行激发年轻医生内心的自觉性,让他们能主动地反思和勇于承担责任。但宽柔并不是放任,反而是另一种“严苛”。在心外科手术中,术后心腔内排气是关键步骤,岑坚正为了让年轻医生牢牢记住这一基本原则,会让年轻医生一直盯着食道B超的图像,直到每一个微小的气泡都排干净才继续进行手术,事后再告诉年轻医生说:“这是为了让你形成深刻印象。”这些不仅仅是他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其对年轻医生的深厚关爱和支持。
岑坚正悉心指导年轻医生。
每一位轮转到岑坚正手术组的进修医生,在进修结束前夕,岑主任都会手把手地带着他们进行一台完整的心脏手术。有的进修医生面临科研文章的难题,岑坚正都会为其指点方向,帮他们收集部分数据,指导他们撰写论文。
文/心外科闫新建
粤医宣全媒体团队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fy/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