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病人南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林慧杜舒哲
说起汕头大医院妇产科,许多人会竖起大拇指,这里的医生仁心仁术、技术精湛,罗丽莉教授就是其中一员。从医30年整,她精益求精,在诊治妇产科危重、复杂和疑难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年妇产科独立成立妇科病区,在罗丽莉的带领下,收治病人数量逐年攀升。逐步形成普通妇科、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和计划生育4个亚专科,打造微创手术金字招牌,无论手术量和手术技术含金量都位居前列。
她常说:“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病人。”
“干一行就干好一行”
罗丽莉最早选择从医是“父母之命”,老一辈人想学医没学成,就将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我当时也没想太多,觉得学医挺好的。”学成医院,成为一名医生,她觉得自己一路走来比较顺遂,没有太多大风大浪。
年妇科独立后,在多位医生的不懈努力下,腔镜手术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到目前已达到“高水平”医院所要求的技术水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几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系列服务,成为该科室竭力打造的新品牌,覆盖产前宣讲、产后盆底康复,到盆底功能障碍的重建手术等一系列内容。
据罗丽莉介绍,在妇科内分泌领域,近几年科室的医护人员正着力建设从青少年的保健诊治,到围绝经期的保健诊治;从肿瘤病人的生育力保护实施,到卵巢衰老的科研,建立一套全方位、全周期的女性生殖健康呵护体系。此外在科研方面,该科室开展有关卵巢衰老的一系列科研,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自然基金的资助,并且发表多篇SCI论文……
罗丽莉说,“一个医生的成长和科室的发展,医院的平台和支持,更离不开老一辈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个人本着‘干一行就干好一行’的初心,一路走到现在,经历了30个年头,见证了科室的建立和发展。我感恩这个时代,医院,感恩团队里温暖的小伙伴,更感恩每位医生背后家人的支持。”
救治病人故事不胜枚举
谈起罗丽莉在妇科病房里精心救治病人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一次国庆长假期间,妇科收治了一名八旬高龄病人,身患外阴癌,同时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合并症,医院一路辗转而来。接诊后,原本在休假医院,主持病例讨论,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方案。
经过妇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合作,手术顺利完成。为了让病人平安渡过围手术期,罗丽莉及主管医生每天多次巡视病人,检查手术切口及术后病情。护士长带领护士对病人进行特级护理,亲自为病人喂食、翻身、擦澡、递送便器,并安慰开导病人,稳定其情绪。
就这样,经过长达1个月的特级护理和精心治疗,病人转危为安、逐渐康复,得以步行出院。出院时病人及家属十分感激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特送来表扬信。原本的休假“泡汤了”,罗丽莉说没事,明年国庆又可以休假了。
还有一次,一位曾接诊过的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致电罗丽莉说她再次怀孕了,但腹部出现剧痛,可能有危险。因其家属在外地出差,医院。医院门口守候,患者抵达时已经倒在车座椅上,面色惨白,神志模糊。罗丽莉赶紧把病人抱下车,送进急诊室,马上送手术室进行腹腔镜手术。
经过抢救病人转危为安,恢复良好,第三天患者的丈夫返汕,接妻子出院,千恩万谢。
为贫困患者慷慨解囊
还有一位37岁患者身患宫颈癌,从外地来汕务工,家庭经济拮据,想放弃手术治疗。罗丽莉了解情况后,极力劝服患者尽早做手术根治。并想方设法为患者节约手术费用,发动妇科医护人员献爱心,医院工会为患者募捐余元。
妇科医护人员还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及治疗反应,及时疏导患者心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原则,避免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尽量安心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患者迅速恢复,缩短病程。出院后,该患者医院医务科,感谢医生、护士的全力照顾。
罗丽莉告诉记者,曾经还有一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进行到最后一个疗程,告诉医生实在无力继续负担了。“我当时极力劝阻,那位患者很年轻,还没生过小孩,如果当时放弃就太可惜了。我跟她说‘你先继续治疗,不要考虑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实在不行我就自己给你垫上’。”当时患者很感动,答应继续治疗。
后来该名患者出院时缴清了所有费用,一分钱都没欠。罗丽莉觉得很感动,她说:“从医多年所见所感,我觉得医患之间完全可以找到一种很和谐的平衡。”
以罗丽莉为代表的这群妇科医护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无怨无悔奋斗在医疗战线上,正像她说的那样“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病人”。
■医生简介
获“百名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荣誉
罗丽莉: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妇科主任。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培养硕士生27名、博士后1名,获汕头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荣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gc/1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