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系列报道之六儿童福
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未成年人监护体系。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履行国家兜底监护职责的主体,如何做好国家替代照料服务(也称安置服务),也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早在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们就开始思考、探索一个如何能通过专业服务,为福利机构儿童寻找合适的安置方式,促进其身心良好发展的工作方法。年5月,儿童福利机构社工专业服务模式在郑州院开始推行,有了明确服务目标的社工们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儿童福利机构社工专业服务模式是以入院接案、安置需求评估、安置服务计划制定、安置服务介入、安置服务跟进、离院结案等六个阶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根据服务过程需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设置有入院接案社工、安置需求评估社工、寄养安置社工、收养安置社工、机构安置社工、类家庭安置社工等社工岗位。如果把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看做是一台精密仪器,那么社工们就是这台仪器上的一个个重要零部件,他们依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发挥各自功能又紧密协同。那么,在儿童福利机构社工专业服务模式中,社工们具体做什么呢?下边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方合力齐谋划开展安置联席会议
图为安置联席会议现场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新入院儿童留观病房内正在开展安置联席会议,七八个工作人员坐着小凳子围成一圈,正在激烈的讨论着。
寄养部门的陈社工说:“这个孩子各方面发育接近正常儿童,他有社会化的需求,家庭寄养是最好的安置方式。”院内类家庭部门的付社工有不同意见:“孩子才几个月大,又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活照料中需要特殊护理,还是在院内养着更好,医生护士天天查房,有啥情况能及时解决。”说完这话她俩同时看向负责留观病房的主责大夫,大夫说:“孩子的先天性心脏病确实需要特殊护理,现在天凉尤其要注意保暖,医学上说心肺不分家,如果孩子因为着凉引起感冒肺炎也会影响病情。”负责协调各部门的朱社工适时询问道:“针对孩子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没有手术计划,大概会安排到什么时间?”大夫说“孩子的先心病可以进行手术,但手术需要等他的年龄体重达标才能进行,目前没有确切的手术时间,只能根据孩子后期的发育情况来决定。”随后康复师、特教老师也分别发表了各自对于这名儿童的专业评估和安置意见。最后在这个安置联席会议上,结合各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的建议形成了大家都认同的针对这个孩子的安置意见--类家庭安置,合适时间安排手术。
这个安置联席会议,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规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一个小场景。在安置联席会议上,各专业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做出能够满足儿童需求并最有利于儿童利益的安置决议,社工根据安置决议制定出安置服务计划。
儿福社工招募寄养家庭
图为招募寄养家庭活动
盛夏的一个早晨,豫桐花园社区的居民们看到一群穿着红T恤的工作人员在小区的空地支起了桌子,发起了传单,旁边不仅有宣传的展板,还有套圈小游戏的地摊儿,原本晨练的阿姨们都围过来凑热闹了。跟红马甲们一聊起来才知道这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们在做家庭寄养的宣传。
“福利院的孩子们都多大了?”
“身体好不好?”
“如果住到我家里,福利院咋管?”
阿姨们围在社工们身边你一句我一句问起来,社工对阿姨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通过社工解答,阿姨们理解了寄养的意义,一位阿姨说:“孩子们没爹妈多可怜,给孩子一个家,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不少的家长当即填表报名。填完报名表,社工们给阿姨大妈们现场进行了培训:第一,回家后要和家人把事儿讲清楚,征得家人同意;第二,如果全家都支持,需要进行体检和出具身份、收入、无犯罪记录等证明;第三,材料齐全后,社工要入户评估,进社区走访,评估合格后才能当寄养家长。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目前有55户寄养家庭,这些寄养家庭都是社工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招募来的,效果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这样的地推活动。社工们通过这种形式在社区内开展家庭寄养政策的宣传,后期再对有报名意向的家庭按照民政部《家庭寄养评估标准》进行材料审核和入户评估,选出符合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的家庭。在寄养儿童正式进入寄养家庭之前,社工还需要为寄养家长进行家庭寄养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儿童特点和儿童养育技能、消防安全知识等培训。
守护儿童受教育之路
图为社工陈秋梅(左一)和寄养家庭的家长进行谈话
“小梅啊,你说说这可咋办啊,小云幼儿园老师又打来电话了,说小云再不改正毛病就不让在他们幼儿园上学了……”,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陈秋梅耐心地听着家长在电话中倾述小云(化名)近段时间来的学校遭遇。
小云今年6岁半,智力发育稍迟缓,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院外寄养儿童,目前正在寄养家庭所在社区的幼儿园上大班。近期幼儿园老师一次次向寄养家庭的家长反映“小云不遵守课堂秩序,有小动作,打扰其他小朋友上课,不听从老师的管教,私自离开课堂到小操场上玩耍,和其他小朋友争抢东西……”
接到寄养家庭家长的反馈后,陈社工很快前往小云的寄养家庭。陈社工首先安抚家长的情绪,并表明社工会和她一起想办法,耐心地跟寄养家长解释福利机构儿童因为幼儿阶段成长环境的特殊,再加上孩子本身智力水平低于同龄儿童,到社区学校就读,在跟同伴互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陈社工又和寄养家庭家长一起复盘小云到寄养家庭三个月内的生活过程,通过复盘,陈社工发现寄养家庭的家长对于小云的需要是有求必应,太过溺爱小云。陈社工帮家长纠正了对孩子的态度,教家长如何一步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表达需要。
陈社工又来到小云所在的幼儿园了解情况,结合孩子自身智力发育情况和幼儿期成长环境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取得老师的理解;陈社工找到小云幼儿园的园长,共同商量后决定小云重新从小班开始学习,并嘱咐老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