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简史成功的秘密始于承认自己
在过去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人口增加了14倍,生产增加倍,消耗的能量增加了倍。
假设有一艘现代战舰回到了哥伦布的时代,只要几秒就能摧毁整个哥伦布的船队;只要有5条现代的货柜船,就能承载当时全世界所有船队所运的货物;只要有一台现代计算机,就能储存中世纪所有图书馆里全数抄本和卷轴的信息……
这些都是“科学革命”带给我们的。
所谓“科学革命”,就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在这场革命中,人类因为将资源投入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新力量。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靠着研究取得新的能力?又是什么促成了科学、政治和经济的结合?
现代科学的独特性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让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
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早期的知识体系常常是用“故事”构成理论,而现代科学用的则是“数学”。
3.希望能够运用发现的新理论来取得新的能力,特别是发展出新的科技。
现代社会之所以还能够维系,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科技和科学研究方法的信任,这几乎成了类似宗教的信仰。
知识就是力量
在全球70亿人口中,有多少人真的了解量子力学、细胞生物学或总体经济学?
尽管如此,因为科学为人类带来太多新的能力,也就享有崇高的地位。
科学家一般公认,没有任何一种理论百分之百正确。因此,用“真实”与否来为知识评分并不妥当。真正的考验就是实用性。能让我们做出新东西来的,就是知识。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的工具。在现代国家里,从能源、医疗到废弃物处理,国家几乎都会要求由科学家提出解决办法。
贫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纵观历史,社会上有两种贫穷:
(1)社会性的贫穷,指的是某些人掌握了机会,却不愿意释出给他人;
(2)生物性的贫穷,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住所,而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
或许社会性的贫穷永远都会存在、无法根除,但在全球许多国家中,生物性的贫穷都已经成了过去式。
事实上,许多社会现在的问题是营养过剩,胖死比饿死的概率更高。
死亡又是另一个例子。
人之所以会死,可不是什么神的旨意,而是因为各种技术问题,像是心脏病,像是癌症,像是感染。而每个技术问题,都可以找到技术性的解决方案。
心脏衰竭的时候,可以用起搏器加以刺激,或直接用新的心脏取代。癌症肆虐的时候,可以用药物或放射线治疗。细菌繁殖的时候,可以服用抗生素来解决。
确实,现在我们还无法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然而我们正在努力。
科学革命的一大计划目标,就是要给予人类永恒的生命。
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从25~40岁跃升为67岁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更高达80岁。
那么,这项要打败死亡的计划会需要多久?
有乐观的学者认为,到年,就已经能够让某些人达到长生的状态,只要不是因为意外而受到致命性伤害,就能将生命无限延长。
许多人相信,有了科技就能找出所有问题的解答。只要让科学家和科技研发人员继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能在地球上创造天堂。
科学与经济、政治和宗教利益爱恨情仇
事实上,科学活动并不是处于某个更高的道德和精神层面,而是和其他的文化活动一样,受到经济、政治和宗教利益的影响。
科学活动所费不赀。
现代科学之所以能在过去年间取得如同奇迹般的成果,有很大程度必须归功于政府、企业、基金会和私人捐助者愿意为此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经费。
究竟为什么会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从政府和企业流进实验室和大学?
在学术界,许多人还天真地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纯粹的科学学术。
关于科学经费的事实绝非如此。
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
例如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和苏联也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核物理,而不是水下考古。根据两国当政者推测,研究核物理有助于发展核武器,而水下考古对于赢得战争大概没什么帮助。
许多科学家确实只是纯粹为了求知而研究,然而真正控制科学发展进度表的,也很少是科学家。
就算我们希望能够赞助纯科学,不要受到政治、经济或宗教利益干扰,很有可能还是无法成功。
毕竟,人类的资源有限,我们必须回答像是“什么更重要”和“怎样才算花得适当”这种问题。但这些都不是科学问题。
科学能够解释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物如何运作,以及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却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
总之,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
因此,如果想知道人类究竟是怎样做出核弹,怎样登上月球,光是研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成就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当时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