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孩子磨蹭停止催催催,聪明的父母快来
前言:
说起孩子的磨蹭,很多家长都头疼不已。
如果要对孩子的行为做一个排行榜,选出最令家长苦恼的孩子行为,“磨蹭”肯定能高居榜前。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从写作业到学习,从三岁到十八岁,磨蹭似乎贯穿始终。
网上关于孩子磨蹭的段子也特别多,一到写作业,孩子就开始磨蹭,一个名字擦了写,写了擦,上个厕所,喝杯水,5分钟过去了,手还没摸到作业本,老母亲们常常被气到心梗......
前面是慢吞吞如蜗牛一般的孩子,后面是心急火燎的老父亲老母亲们。
除了催催催,家长们似乎完全没有办法。
其实啊,孩子的磨蹭,大部分是父母催出来的;而孩子的磨蹭,也是有招可治的。
除了催促,孩子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毕竟孩子还太小,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我们不教育引导,不帮助他们进行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催一百遍、催一辈子,孩子依然不会有进步。
所以,不要催,帮助他!
帮什么呢?
第一、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概念,以及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强求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有良好的时间概念,因为受到大脑发育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孩子和成人对于时间的“体验感”完全不同,尤其是七岁之前的孩子,对于小时、分钟、秒这样抽象的概念,并不太能理解。
家长在那儿催促:快快快,还有五分钟就要上学迟到了!但是,五分钟是什么概念呢?
感受不到的话,任你怎么催,他也不会产生紧迫感。
可以借助一些道具,如秒表、计时器、沙漏等,跟孩子玩游戏,让孩子感受一秒、一分钟、以及十分钟等等有多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
孩子做小试卷时,旁边放一个计时器,做完后看看时间,慢慢地孩子的心里就会有底,知道正常而言做完一张小卷大概要多少时间,下次就可以提前做好时间规划。
还有一些关于时间认知的绘本,比如《一秒一分一世纪》,就列举了不同的时间单位:
1秒钟,人的心脏至少跳动1次。
1秒钟,也是你翻过这页纸需要的时间。
......
3秒钟,是肥皂泡泡的整个生命长度。
3秒钟,是红色金鱼的记忆长度。
3秒钟,也是妈妈扣上大衣纽扣需要的时间。
......
1分钟,你可以变得很生气,也可以和朋友和好如初。
1分钟通常也是你尿尿需要的时间。
......
5分钟是大人说完之后,会持续很久,发生很多事情的一段时间。
而一个月,是28天,是29天,是30天,或者是31天,可以过四个——有时是五个周六!
......
细腻有趣的方式,幽默童趣的图画,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更直观,有知识、有情感、有功能,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珍惜时间。
另外,还要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是有限的。
尝试和孩子一起安排日常的生活,什么时间运动,什么时间搭积木和画画......如果选择做这件事,其他事情的时间安排就要靠后,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而如果一磨蹭,很多事情甚至就都没法完成了;但是如果提高效率呢?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更好玩的事情——引导孩子识别重要的事情,珍惜时间。
当然,对孩子而言,认识和理解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对时间进行管理,甚至可能是一个终身的课程。
第二、跟孩子一起安排和制定时间计划,带领孩子一起执行。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时间和任务计划表,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运动玩耍,甚至全家人的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打印成表格,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执行,按时完成的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
这对于孩子执行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寒暑假时期,孩子缺乏管束力,活动和行为可能会陷入混乱无序,而让时间节点和任务可视化,可以让孩子的日常生活更有规律和收获,引导孩子自我提醒和自我管理,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第三、教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
由于孩子的年龄和人生经验十分有限,家长还需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以及传授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
今日事今日毕;
能在2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就立马去做;
做重要的事情时,营造一个能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预防和提前准备:重要的东西提前准备好,书包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等等。
这些习惯如果能帮孩子养成,可以减少孩子磨蹭的时间和机会,长期而言受益终生。
还可以借助书籍进行引导。幼小的孩子读绘本,大一点的孩子读名人传记(名人们大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哦),读时间管理的书籍,比如《只管去做》、《番茄工作法》、《微习惯》......等,对时间管理和行为习惯管理,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第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发现了吗?孩子磨蹭的事情一般都是他不太愿意去做的事:起床、写作业、睡觉、做家务……换成让他们出去玩、吃好吃的、看电视,你见过哪个孩子磨磨蹭蹭的??
这个我们成人也一样。有时候我们拖拖拉拉,是因为一件事做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潜意识里,我们本能地逃避。孩子也一样。面对压力,孩子看上去是在磨蹭,其实是在做一个缓冲,积蓄内心的力量去面对。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多些帮助,和孩子探讨,看看孩子畏惧的点在哪里,教育孩子解决办法,或者和孩子共同去面对,孩子可能就愿意积极行动了。
第五、让孩子体会磨蹭带来的后果(惩罚)。
我们催促孩子,是为了帮他避免磨蹭的不良后果:上学迟到,没完成作业,挨老师批评……在我们的催促下,总是有惊无险,表面看,我们帮助了孩子,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利。
不妨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就让他迟到一两回,挨两次老师的批评,他就会知道着急了,跌了跟头,下次才会注意看路。总是由家长带着绕开坑坑洼洼,就总也学不会自己看路——反正有爸爸妈妈在呢。
因此,适当的惩罚,也是孩子成长路上必经的课程,比苦口婆心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有时候更能让孩子记住并吸取教训。
第六、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许多孩子写作业磨蹭,也许根本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写作业没有动力,这是孩子学习主动性、内驱力的问题。
孩子没有一个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的内在节奏,一味地依赖他人的提醒和约束,小的时候还好,有父母有老师整天在身边提醒,等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催促和依赖,自我控制力又没发展起来,就很容易放纵自己。
而家长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地催促,会让孩子完全依赖父母或老师的指令过活,最终让孩子失去发展自我掌控能力的机会。
与其催促,不如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参照孩子的兴趣热爱点,给孩子寻找榜样,树立人生目标,鼓励孩子珍惜时间,朝期望的目标奋进。孩子有了自我觉醒意识,愿意自我约束和改善,磨蹭自然就会减少了。
第七、家长以身作则,快速行动,珍惜时间。
对孩子来说,学会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和成长过程。
而我们家长,要始终起到好的引领作用。因为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在我们身上模仿好的或者不好的习惯;但反过来,孩子也是我们的镜子,当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那一定是我们自身的引导也出了问题。
所谓,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用行为引导行为。
因此,想要孩子不磨蹭,珍惜时间,守时守约,就需要我们父母们时时做好榜样,孩子见得多了,耳濡目染,学来就轻易多了。
第八、放轻松,少苛责,多耐心,多帮助。
有时小孩写作业遇到难题时,会停下来,玩一会儿手头的小玩意儿,再接着做。在大人眼里,这就是在磨蹭。
其实,可以耐心等一等,别急着催,打乱孩子的节奏。如果玩的时间过长,再稍微提醒一下。
想一想,我们大人遇到难题时,不也会先放一放,刷会儿手机,吃点东西,重整旗鼓再来面对吗?小孩子也一样啊。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不要用成人的效率和完美来要求孩子,对孩子多一些的理解和耐心,少一些的指责与训斥。用心对待,耐心引导,孩子总会出现成长和进步。
结束语:
养育孩子就是一个父母自我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孩子哪里出现了问题,父母需要自我审视和思考,关于孩子的磨蹭,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想让孩子少些磨蹭,就从先改变自己入手,少些苛责,多些耐心,适当帮助,以身作则,坚持不懈地引导,同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孩子一定能在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当然,做起来的话,这比直接催促、训斥、发火要难得多,需要父母们对自己有所觉察,有自我成长的意识,但是如果你愿意尝试,结果就一定能看得见,不信你就试试吧!
关于孩子的磨蹭,家长们有哪些不同看法和建议,欢迎积极留言互动!
本文由“若一悦读”原创,更多关于儿童成长教育、儿童阅读和童书推荐的文章,后期陆续推出,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