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与老板的幸福

作者:谢和博/1/27

今天是元月27日,离除夕还有四天,昨天上午我去了深圳横岗陈总的公司。探讨了足足有6个小时,就两个字。“幸福”也许所有人对这两个字追求了一生。员工为什么工作,仅仅是为了薪酬吗?又仅仅是为了升职吗?老板仅仅为了发财吗?或者说为了自己的荣誉?去奋斗!其实都不是,这只是目标之一,他们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需求是,获得幸福。然而,放眼望去目前中国企业,又有几家幸福,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不同程度的被烦恼和痛苦困扰着,中国企业的幸福危机,正在四处蔓延。不过,我还是想说,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探索幸福的企业理论、深刻心得和实践经验。我希望这些心得能给中国企业的幸福危机,提供一些解决之道。让更多企业尽早走出不幸的深渊,走向幸福的明天。

举个例子:年7月18日凌晨3时许,深圳宝安区龙华富士康北门百鸣园宿舍楼上,一名富士康员工从6楼跳下,当场死亡;年11月23日7时许,太原富士康一位年仅21岁的女员工从7楼跳下,当场殒命…这一声声闷响,令无数人悲伤难过,富士康从年至此已经发生了“16连跳”!在这些跳楼的人之中,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岁。十几个如此年轻的人,在人生中最灿烂和最有希望的年纪,却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向他们面对的种种不如意提出了抗议。生命的离去,真是可惜、可叹!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因为这群年轻的80后、90后青年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还是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和工作压力让他们绝望到没有别的选择?我想,这些都不能解释他们企业是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更不能解释他们为何在收入有保障的企业中选择没有回旋余地的惨烈离世。“N连跳”怪圈让富士康背上了“血汗工厂”的骂名,从国外“进口”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员工义无反顾地悲情赴死。任何人都不想看到冰冷的“N”继续增加,让悲剧止于此是企业家迫切需要反思的问题。

要知道,企业不能是一部“印钞机”,大把大把地生产着钞票,把员工异化为印钞机上的一个个有呼吸的“螺丝钉”。也许有人会疑惑,不创造更多的利润何谈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呢?然而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利润是员工对自身健康透支的基础上,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残酷剥削,这样的利润如何能称之为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又何谈可持续发展呢?从我经营企业这么多年的心得来看,我认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不是由机器组成的;企业的利润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建立幸福企业的重要性。

在跳楼现象之外,员工的频繁跳槽现象也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在日本,员工终生只服务一个企业十分常见,如果企业倒闭了,员工会哭得稀里哗啦,有的甚至会从家里拿出钱来给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他们来说,企业是全家的依靠,企兴则家富,企衰则家贫。而在中国,跳槽却像是一种流行病。在一线城市,有些员工一个月换三个工作都很正常,还美其名日,资历丰富。其中缘由,有一部分人属于“骑驴找马”,

而绝大部分人是因为对自己选来选去的企业不太满意,没有归属感,没有幸福感。经常有企业家朋友向我抱怨:“现在企业留住些人才真是难,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却辞职了。”我很理解这些老板的苦衷,但我想告诉他们:“现在是该反思一下我们企业家自身问题的时候了”试想,如果企业家提供足够好的福利和发展空间,人才还会跳槽吗?实际上,疯狂跳槽的人中,绝大部分是由于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如果一家公司的老板是蛮横强势、不善解人意的,员工实在是难以幸福。实际上,不同的跳槽者有不同的原因,我有个朋友还曾经总结过一些原因,并用非常通俗而幽默的“四个太少”表达出来:薪水太少,机会太少,好人太少,美女太少。如果我们把这四项用一种比较正统的方式来描述,就是以下四种:

第一,对现有的薪资待遇不满意;

第二,对现有的晋升空间不满意;

第三,对现有的工作氛围不满意:

第四,对现有的工作缺乏新鲜感。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是企业不惜重金招聘人才;另一方面是企业大量的人才跳槽。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有效解决员工的四大不满,这种现象自然可以得到解决。

举例:19位老板连死给谁敲响了警钟?

“自年1月至年7月之间,知名的上市公司或者企业中,离世的,总经理或董事长级别的高管多达19名,其中11名高管就职或与上市任职关联。”当《每日经济新闻》这则“19个月19连死”的新闻摆在面前的时候,我内心为之震颤。在提醒企业家关心员工疾苦的同时,企业家自己的不幸福也时常令我非常不安。在这些逝去的19名高管中,王江民所领导的江民科技,见证了一代互联网人为反病毒事业所建立的卓越功勋,但突发心脏病让他止步于辉煌。由丁明亮一手创办的德尔惠,在南国之地生根发芽壮大,在体育用品领域打造了极具影响力的属于自己的品牌,如此辉煌的个人业绩也无法阻止癌症夺去他的生命。

带领百视通PTV事业部员工创业,并亲历百视通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广电新媒体第一股的吴征,他的离去,更是让人无限感慨天妒英才。19名高管中年龄最大的为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享年68岁,年龄最小的为百视通C00吴征,年仅39岁,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对于正处于事业发展阶段的男人来讲,50岁,依然是公认的黄金年龄。40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正是企业家事业的鼎盛时期,也正值企业家功成名就而回报社会的时刻。正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候,这19位商业巨星却离我们而去了。尽管他们曾经带领的企业仍在继线书写僻煌,然而他们已经无法再参与这个过程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据统计,在这“19连死”的企业家中,有2名是因疾病去世,占据了63.2%。而他们所患的疾病要么是常年积劳所成,要么是突发性的猝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为工作所累,过劳死已成为事实。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作为一名企业家,平均一周要工作6天,每天的工作时间将近11个小时,而睡眠时间仅为6.5个小时。长期如此,最终导致有些企业集团总裁因身体不堪负荷而告别人世。我在赞叹他们辛勤工作之余,也对这种不顾自身健康的行为提出质疑。

在年,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0史玉柱曾发微博称,他将联合马云、冯仑等人集体举办一个追悼会,每个人为自己念悼词。他还透漏,此后每活一天就等于净赚24小时,所以要快乐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对此,有网友戏称“看来大佬们被吓怕了”。当然,企业家也的确有他们的无奈。由于个人出色的能力,企业家在企业的地位往往无人能代替,这不但让企业家心力交瘁,同时也影响到民营企业的传承和接班问题。在权衡利弊之后,在利润与健康之间,他们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因此,学会如何放权,并促使企业尽快适应形势转型

升级,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曾经对年至年间殒身的中国企业家作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出数百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根据其贸身的主要原因选行分学统计。结果发现,出现法律意识问题的占8%,出现身体状况向题的占21%,出现压力承受同题的占18%,出现人际关系问愿的占8%,而车祸等其他因素比例较少,只有5%。统计也发现,他们的平均年的才47岁,着实让人惋惜。

改变这一切的关键是观念转变,而观念转变的关键就是对企业目的的回归与再认识。如果坚持以企业利润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目的不转变,那么员工跳楼、跳槽,老板殒命的悲剧将不可避免,无处不在的幸福危机也将不可能逆转。

第二节谁夺走了我们的幸福?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深谙幸福的真谛,才能激起对幸福的追求,知晓了不幸的源头,才有下一个幸福的信念。很多时候,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不幸的原因也许恰恰是我们把幸福看得大重,而拼命追寻的率福就在身边。其实,幸与不幸往往是一念之间,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你不知道究竟哪一只是为你起舞,但是不经意的一瞬往往会有一只悄悄地落在你的肩头。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穿越”一下,想象我们正生活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购买各种生活用品都要以票为证,就算是在国庆、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里,也只能是多领几张票,根本不要奢望能看到如今超市里商品的琳琅满目!

站在那个匮乏年代想象今天的生活,是否会令我们发出艳羡的感慨?我想这是必然的,但同时让我们困惑的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并不觉得幸福?到底是谁夺走了本该属于我们的幸福?

1.幸福与金钱的不等式

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自己很穷的时候,觉得能够拥有很多金钱是多么的幸福啊!因此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各种赚钱的路径;而当真正有钱以后,却突然发现金钱并不等于幸福,总觉得心里空空的,好像欠缺了什么东西。所以,我经常对企业家朋友讲,当金钱欲膨胀得越来越大时,幸福有可能会与你渐行渐远,这就是财富和幸

福的不等式。具体来说有两个内涵:

首先,没钱难言幸福。但是,有钱就一定能够幸福吗?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这样一则顺令人感慨的故事:

一对贫穷夫妇的隔壁住着一对富裕的夫妇。富裕的夫妇整天吵架;相反,那对贫穷的夫妇家里却充满笑声。这个现象为富裕家庭的妻子所察觉,妻子很好奇地问丈夫:“为什么他们生活这么贫穷不吵架,而我们整天不愁吃不愁穿的却有如此多的矛盾呢?”丈夫回答说:“原因很简单,从明天起我就可以让他们不幸福。”当天晚上,丈夫偷偷地向穷夫妇家的后院扔了一袋钱。结果从第二天开始,贫穷的夫妇家庭再也没有了欢笑,取而代之的也是争吵。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比如说,一对刚毕业的恋人,没钱时感觉很幸福,因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有钱以后,各种矛盾爆发,开始变得不幸福了,甚至还会出现原本天生的一对却最终走向了离婚的收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朋友之间谈钱就伤感情,恋人之间谈感情就伤钱,要想离婚就去装修房子。幸与不幸,都与金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能够想象一个百万富翁一定比一个乞丐过得幸福,却无法想象一个亿万富翁一定比一个千万富翁过得更幸福。其实,当金钱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幸福与金钱的多少就没有必然联系了,有时甚至减少金钱却能增加幸福。比如拿着钱去帮助别人,可能比增加财富更幸福。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叫边际效用递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好比开始你感到非常饥饿,一个面包会让你感到很幸福,如果有第二个,那么你就会感到更满足,当有第三个,也许你就不那么饥饿了。当出现第四个时,你可能会吃不下了,要是还有第五个,你甚至会感到十分反感。其实,仔细想想,金钱对于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尤其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金钱与幸福不一定能成正比,更不能在它们中间划等号。如果不懂得在它们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那么在拥有金钱的同时,反而可能会陷人极度的痛苦之中。

我曾见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受启发。在中国很多旅游景区,都有许多由农民工组成的抬轿队,他们是专门为有钱的游客服务的。那么是抬轿的人幸福,还是坐轿的人幸福?也许你会说,当然是坐轿的,他们享受这种舒适而自己不用走路。但我调查的结果刚好相反,抬轿人的平均幸福指数高于坐轿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抬轿的人一般都是景区周围的农民,他们进人抬轿队是要经过竞争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进去之后不是你想去抬谁就抬谁,必须要排队。所以,每一对轿夫一旦能够抬到客人时,他们是很高兴的,因为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挣钱机会。

我也坐过轿,我一路上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3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