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家为孤残儿童提供临终医疗护理
目前,“蝴蝶之家”已接收多个孤残孩子。
来源
成都商报
1被忽略的儿童临终关怀“我们接诊的情况,儿童的(临终关怀)只有1%左右。”医院姑息医学科副主任蒋建军说。
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98%的生命有限儿童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也没有能力提供关怀服务。”
“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不管生命是长是短或是否为社会做出贡献;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被关怀,以及在爱和尊严中离开。”
——国内首个儿童临终关怀中心“蝴蝶之家”的价值观,贴在创办人金林办公桌前
图:长沙“蝴蝶之家”的护理妈妈,怀抱着患有脑瘫和血液功能失调的重症宝宝
2重症儿童对生死同样敏感,他们同样惧怕死亡,渴望关爱医疗器械的冷冰冰不应是孩子们离开世界前的最后温度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办公室,每当张医生看见桌旁那个还未拆开的礼物,总会想起那双纯真和灵气的眼睛。一辆会发光的玩具汽车,是他没来得及送出的礼物,而患有颅内肿瘤转移的昊昊已是天堂的小天使。没来得及“送”给昊昊的,还有张医生为昊昊联络的志愿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原本打算陪伴昊昊度过生命最后最艰难的时光。
“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开展生命终末期儿童关怀照顾的机构,几乎是空白,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离开,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痛楚。”张医生和不少医务工作者深感无力,但也尝试着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3遗憾/未送出的礼物:“我想让他走得不那么冰冷”年确诊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一年后肿瘤转移至脑干、小脑,多方专家会诊,已没有再手术的意义,昊昊,只有4岁。张医生从吴医生那里得知昊昊的情况后,能不能做点什么帮孩子安然走过生命最后的时光,从此萦绕在他的心头。ICU是封闭的,隔着那道门,家长甚至都不能最后抱抱孩子。虽然已见惯生死,张医生却心有疑虑:能不能让孩子的离开不那么冰冷?
今年9月,医院。张医生见到昊昊,孩子瘦弱无力、脸色苍白,眼里仍闪着纯真和灵气。“脑袋和心里一片空白。”虽然见过太多病重患者,但那一刻,张医生却语塞了。他开始打算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张医生托护士长打听到孩子想要一个会发光的玩具汽车,赶紧托人买玩具,并联系心理专家和志愿者,甚至开始期待孩子开心的笑脸。短短3天后,兴冲冲带上礼物的张医生得知,昊昊已深度昏迷,并进入器官捐献的评估程序。他在病床前站了许久,然后退出了病房。后来,张医生得知,昊昊爸妈替孩子捐出了肾脏、肝脏和眼角膜,让另一些人的生活重现希望。孩子用另一种“活着”,成为了可爱的天使。
4反思/旁人隐晦讨论他的生死,不知他的内心是怎样感受礼物没能送出,曾让张医生感到遗憾。但昊昊弥留前的一个细节,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为之反思。“我观察到医生和他母亲交流病情时,并没有完全回避孩子,也许我们,包括医护人员和家长,没有任何照护临终儿童的意识和经验。一个4岁男孩,可能他的心里已明白了很多东西,我不知道旁人在隐晦讨论他生死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
张医生也曾试图联系一位儿童心理学医师和志愿者,希望“能借助大家的努力,陪伴这个家庭和这个可怜的小孩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只是,这些愿望最终都未能成行。
张医生的感悟,在整个医疗圈内,引发同感。
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蘑菇妹”也发现,儿童对生死同样敏感,他们同样惧怕死亡,渴望关爱。“蘑菇妹”记得一个患有严重先心病的12岁病人小北(化名)。在和她聊天时,小北意外地提起生死,说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再也看不到日出日落和花花草草。她怕死,怕爸爸妈妈伤心,也怕再也看不到这些美丽的东西。
6岁的小旭(化名),做完心脏手术在ICU治疗,出院后总是梦到自己在ICU里,身边没有爸爸妈妈。几个月后,小旭妈妈给“蘑菇妹”发来短信:“他很怕,虽然你们对他很好。我心里很难受,真的很希望他在ICU那段时间能有我的陪伴,精神上的痛苦远比身体的痛苦影响得更久远。”“蘑菇妹”记得,小旭内心什么都明白,也许恐惧就来自无意听到的病情讨论。
医疗器械的冷冰冰不应该是孩子们离开世界前最后的温度,孩子的离去也不应成为家庭沉重的心理负担。为即将离开世界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做点什么,一直是张医生和同事好友探讨和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