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手术编码汇总
医院病案管理办公室舒怡娇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一、冠心病的实验室检查诊断
诊断冠心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各种实验室检查资料,如: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过去尤其冠状动脉造影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1、心电图
心电图编码为89.52,查主导词“心电图”得:89.52
2、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影
心肌灌注显像是怀疑和确诊冠心病患者危险性分层的第一线检查方法,是心肌缺血诊断的“金指标”。
临床应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主要有:多层螺旋CT(MSCT)、OCT(光学相关断层)编码于38.24。
3、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应用的路径有股动脉路径和桡动脉路径,股动脉路径穿刺成功率高,为初学者的首选,一般需要两根导管(JL、JR),桡动脉路径也可用上述两根导管,也可用专用导管。
此外,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还有:Amplatz(包括AL、AR),多功能导管,内乳动脉导管以及Sones导管等,常用的诊断性造影多为5F、6F外径的导管。
查主导词:动脉造影术-冠状(直接)(选择性)NEC88.57--单导管技术(索恩斯)88.55--双导管技术(贾金斯)(里基茨和艾布拉姆斯)88.56。当从病历不能明确导管的根数,选择编码88.57,另外造影术应同时编码心脏导管置入37.21-37.23。
4、血管内超声
临床的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将超声技术和心导管技术相结合,能够检出冠状动脉造影未能检出的病变,可以准确的反映病变的性质及程度,是评价冠心病的“金标准”。
查主导词:血管内(IVUS)00.29--冠状血管00.24。
5、冠状动脉内压力测量和血流储备分数
理论上冠状动脉内压力测量(FFR)能够区分病变能否诱发心肌缺血,根据造影选择治疗的病变中,可能有22%不需要处理;而造影后不准备处理的病变中,可能有10%实际上是应予以处理的。与造影相比,根据FFR决定多支血管病变治疗几率的远期疗效较好。
查主导词:测量-冠状血流89.69--血管内压力测量00.59--血流储备分数00.59。
二、冠心病的治疗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四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其他治疗。下面我们针对其治疗的主要方式: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编码给予探讨。
1、手术治疗
1.1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一般手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实现完全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补充方法,大多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也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但是比较困难。方法主要有闭合式、开放式两种。
查主导词:动脉内膜切除术(气体)(伴补片移植)-冠状动脉36.0--开放性胸入路36.03,当不能明确开胸、药物输注还是支架置入,仅以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出现时,编码于36.09,另编码:治疗血管的数量(00.40-00.43),分支血管操作(00.44)体外循环39.61。
注意:00.44编码只是用于标识存在的血管分支,一次手术此编码只编一次。
1.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别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手术的入路主要是胸骨正中切口,后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左前胸、右前胸、左后外侧、胸骨下段联合上腹部,左前外侧、胸骨中下段。微创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左前胸小切口入路。
移植血管主要有左右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桡动脉、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动脉、腹壁下动脉、复合性动脉、其他少用或可能的动脉。主要应用的有左右乳动脉、大隐静脉、桡动脉。
查主导词:旁路或吻合术。
旁路-主动脉冠状动脉(导管支架)(伴假体)(伴隐静脉移植)36.10--一根冠状血管36.11--二根冠状血管36.12--三根冠状血管36.13--四根(多支)冠状血管36.14。
吻合术-腹动脉与冠状动脉36.17-乳内动脉--冠状动脉(单根血管)36.15---两根血管36.16-胃网膜动脉与冠状动脉36.17-胸动脉--冠状动脉(单)36.15---双36.16-桡动脉36.19,注:另编码体外循环辅助开放性心脏手术39.61。
1.3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药输注。
查主导词:输注-溶栓剂(酶)(链激酶)99.10--直接冠状动脉内36.04--伴经皮经管腔血管成形术---冠状00.66。
注:当药物不是直接冠状动脉输注时,编码99.20血小板抑制药输注;99.10血栓溶解药输注,并且使用00.40、00.41、00.42或00.43说明治疗血管的数量,另编冠状动脉造影术88.55。
2、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操作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等步骤,完整的手术分类编码应包括以下部分:
2.1冠状动脉造影术,查主导词:动脉造影术—冠状88.57,然后根据导管的数量进行区别编码,单导管编码为88.55,而双导管编码为88.56。
2.2PTCA支架术,查主导词:插入—支架——动脉36.06,然后需要对支架类型进行区分。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则编码为36.07,植入非药物洗脱支架编码为36.06。
2.3对植入支架的数量进行编码,可通过00.45~00.48的编码进行说明。
2.4对治疗血管的数量进行编码,通过00.40~00.43的编码进行说明。
2.5对经皮经管腔冠状动脉成形术进行编码,主导词查:血管成形术—冠状——经皮经管腔(球囊)(单个血管),编码为00.66。
2.6对经皮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编码,通过17.55的编码经行说明。
3、其他相关介入治疗技术
3.1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主要有: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定向冠状动脉斑块切除术(DCA)、冠状动脉腔内旋切吸引术(TEC)激光消融治疗等,编码于17.55。
ROTA主要应用于严重钙化的病变;DCA主要应用于某些开口病变及支架不易处理的分叉病变,TEC主要应用于合并有血栓的病变,特别是急性缺血综合征。
查主导词:修补术-动脉--冠状---经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经皮经管腔17.55另编码00.40-00.43治疗血管的数量,00.44分支血管操作。
3.2超声血管成形术。它应用超声能通过导管引入血管腔内,使闭塞血管再通,它对血管AS斑块的消融作用和其他外科碎石手术的作用相似,主要是利用它的机械性震动和空化效应。
查主导词:超声-治疗性--心脏00.02核对类目表,不包括:冠状血管超声血管成形术(00.66,36.09)。
3.3经皮心肌血运重建术(PTMR)。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不适合导管或外科血运重建的严重心绞痛患者。以导管技术为基础,经皮循股动脉穿刺方式自心室腔向心外膜建立非贯穿性激光隧道。在保证心肌有效隧道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了心脏压塞和冠状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查主导词:血管成形术(激光)-冠状--经皮经管腔00.66。
总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编码应根据造影使用的导管数量、植入支架类型及数量、治疗血管数量情况进行编码,注意核对类目及亚目下的另编码和不包括情况说明;认真阅读病历及手术记录,正确理解治疗的具体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xg/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