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九院精准施治老年复杂心脏疾病
近日,79岁的李大爷医院心脏中心实施了冠心病支架介入治疗,待心肌缺血改善后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进行房颤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治疗十分成功,患者及家属非常高兴,满意地说:“谢谢赵主任!谢谢袁主任!恨来郑州九院晚了”。
79岁的李大爷既往明确诊断“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卒中,严重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侧冠脉),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病史,属于年龄高,病情复杂,治疗风险大的患者。医院行冠脉造影后建议首先外科搭桥治疗。患医院心内科、心外科后坚决拒绝冠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李大爷因心脏缺血症状及快速房颤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多方打听医院心脏中心求治,治疗愿望强烈。在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袁清茹主任、常梦洁主治医师团队综合评估,并与心脏中心赵明中主任共同讨论后拟定治疗计划:鉴于患者系复杂高危冠心病又拒绝外科搭桥手术,建议先行冠脉血管重要部位的微创介入治疗、改善冠脉血流供应,后续实施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以解决明显的房颤症状及卒中血栓的预防问题。
李大爷有严重的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阵发性房颤,伴有多重老年共病,曾因反复发作胸痛、胸闷、气短而反复住院治疗,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脉管腔严重狭窄,近期频繁发作心绞痛、快速心房颤动,严重影响生活,房颤卒中风险及口服抗凝药出血风险均很高,时刻面临着血栓和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次听得病友说郑州九院赵明中博士擅长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处理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带着充分的信任慕名而来。
郑州市九院心脏中心赵明中主任、袁清茹主任及常梦洁主管医师详细查看了病人,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考虑非瓣膜病性房颤最常见病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赵明中主任介入团队决定首先处理重点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病变(因拒绝外科治疗),改善心肌供血,治疗房颤的上游原发病,然后择期行射频消融术加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其总目标是降低心肌缺血风险、减少或杜绝房颤发作、预防卒中/血栓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李大爷在心脏中心赵明中主任精心安排下行PCI术,短期恢复后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完成房颤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成郑州市九院史上又一例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介入手术成功案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家族史及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熬夜、压力大、脾气暴躁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脉造影术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性质、部位、狭窄程度,可明确诊断有无冠心病,并为下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目前冠心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管腔狭窄严重位置置入支架,靠支架的支撑力恢复管腔内径,恢复血流,改善心肌供血,有创伤小,疗效明显、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明显改善冠心病预后、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大的危害就是脑栓塞,房颤患者中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且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中风相比,致残率更高、致死率更高、更易复发。房颤的治疗主要有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防治卒中,对于阵发性房颤治疗目的主要是维持窦性心律和防治卒中,目前维持窦性心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效果差、复发率高),射频消融术(创伤小,疗效明显、康复快),外科手术(创伤大,很少单纯因房颤而开胸手术);预防房颤卒中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抗凝治疗及左心耳封堵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及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使用此类药物增加出血的风险,如皮肤、消化系、泌尿系出血,甚至脑出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为避免血栓及降低出血风险,使用华法林片抗凝时需反复抽血监测血凝,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之间,新型抗凝药物不需要反复抽血检测血凝,但价格昂贵,
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于长期负担。非瓣膜病性房颤,近期国外报道发现心腔内血栓者,几乎%的均与左心耳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明显降低血栓风险并避免长期抗凝药物,左心耳封堵术目前是全球预防房颤卒中的治疗新趋势,能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减少出血发生,越来越受患者推崇。
近年来,郑州市九院心脏中心在赵明中主任的带领下,心脏中心团队结合老年病的复杂性,善于应用现代技术、结合指南着实解决老年心血管病问题,使到郑州九院的心血管病患者尽可能享受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服务。郑州九院在心血管学科建设不断推进与发展的同时,也为老年患者解除病痛、获得众多患者的赞誉,希望以后能为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医疗服务。
(供稿:内科第二党支部心脏中心胡号兵)
赵明中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心血管博士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大内科及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1)老年、复杂、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与优化药物治疗;
(2)老年、复杂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与临床研究:复杂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心病介入治疗、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等;
(3)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治疗;
(4)心血管慢性病共病的防治与研究。
学习经历:-年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年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年重庆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年医院心内科博士后工作站学习工作;-医院心内科博士后工作站学习工作;年河南省卫计委选派前往德国鲁尔大学BergmannsheilHospital医院访问学者,学习心血管病“非冠脉介入”新技术(LAAC,TAVI,MitraClip,CRT-D等);年作为河南省外专局高层次人才国际培养计划资助对象前往德国LichtenfelsHelmut-G.-Walther医疗中心访问学者,进行心血管前沿介入技术学习交流。
社会任职:
年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年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年任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任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任国家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年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年任《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委。
学术成就: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6部;
年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袁清茹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心脏重症医学会河南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委员。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炎等疾病有丰富的循证医学治疗经验。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3篇,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
医院心血医院老年医学为特色的战略定位,形成了自己的临床方向:⑴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筛查、评估及规范化治疗;⑵老年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与研究: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结构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以及老年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治疗;⑶老年心血管病慢性病共病(multimorbidity)的管理与研究;心内一病区特别注重老年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从入院房颤患者建立数据库、房颤科普知识宣教、科学的危险评分与危险分层、规范化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卒中高危患者的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到房颤康复与长期随访管理等,形成了一系列流程与制度,为房颤患者提高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
王建凯/统筹黄敏/编辑排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xg/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