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区孙海燕孙丕英分别获评青岛市
喜报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30日,“军魂在心向党”青岛市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十佳好军嫂”“十佳兵妈妈”颁奖文艺演出举行。我区区委党校教师孙海燕和棘洪滩街道南万社区居民孙丕英分别获评青岛市“十佳好军嫂”和青岛市“十佳兵妈妈”。
十佳好军嫂孙海燕
孙海燕,出生在军营,又嫁了个一名军人,结婚21年来,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七次被原济南军区表彰为先进个人,两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军区表彰为“兴武建功先进个人”、“山东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多年来,她默默牺牲奉献,以朴实的情怀支撑起了一个光荣的军人之家。
一、以身担当,鼎力协助丈夫献身国防
孙海燕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外公是参加抗日战争并屡立战功的特级伤残军人,父亲原是一名作战部队的团主官。在她眼中,军人保家卫国神圣而光荣。婚后,由于部队工作需要,丈夫在外训练常年不在家,一年见不到几次面。那时网络、电话不便,她就坚持每周给丈夫写信,诉说相思之情,鼓励丈夫干好工作。为让丈夫在强军事业上凝心聚力做出更大贡献,常常是报喜不报忧,没有享受过花前月下的浪漫。怀孕期间,妊娠反应剧烈,丈夫不在身边,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因呕吐剧烈引起酮症酸中毒住院,但她没有告诉丈夫,强忍身体不适独自处理所有的事情。女儿出生后,家庭的负担更重了,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无悔的付出支持着丈夫对国防事业的追求。
二、排忧解难,官兵身边的知心大姐
孩子3岁后,孙海燕每逢暑假,就会到部队探亲,这是她的盼望,因为又可以和丈夫团聚了;也是部队官兵的盼望,因为有些心里话可以和“嫂子”说说了。孙海燕是个热心肠,她深知作战部队官兵的苦,假期短、与地方接触少,连队的官兵哪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还迟迟找不上对象的,她都看在眼里,并且通过各种途径牵线搭桥。这些年,她在部队促成的婚姻有十几对,爱人总是打趣的说,你比“非诚勿扰”还牛。结婚以来,由于工作特殊性,丈夫基本上每年春节都是在部队度过,孙海燕从无怨言,唯有陪伴。除夕夜,她和丈夫去慰问一线执勤的官兵;战士和军属生病,医院看望;官兵家里闹了矛盾,她积极去帮助协调解决,官兵和家属都愿意把心里话和嫂子说,她为军嫂这个响亮的名字树立了榜样。
三、坚强后盾,排除万难撑起家庭重担
年,孙海燕的母亲突发心脏病需要做搭桥手术,父亲身体不好,女儿马上要高考,自己工作又忙,巨大的压力让她几近崩溃,但是想想丈夫要参加比武考核,她愣是没有告诉他,咬紧牙一个人扛。她每天上完课回家做饭、安顿好女儿,医院照顾母亲,晚上边陪护边加班备课。就这样坚持了37天,母亲康复了,她却瘦了一圈,医生和护士都为孙海燕竖起了大拇指。公婆常年体弱多病,因丈夫在部队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去照顾看望老人,她代替丈夫挤出时间带着幼小的孩子去老家服侍老人,买齐老人常用的药品和老人喜欢的衣服和食品,想方设法让老人高兴,弥补丈夫不能尽孝的遗憾。
四、冲锋在前,在勤勉工作中尽显党员风采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作为军人的丈夫忙碌在部队抗疫一线,作为党员的孙海燕向丈夫看齐,冲锋在前,她把不到2岁的儿子托付给近80岁的父母,主动请缨,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执勤,认真检查每台车辆和行人,耐心叮嘱防疫事项。因过往车辆多、检疫任务重,经常顾不上喝水、吃饭。孙海燕也是一名充满爱心的好军嫂。年,她在电视上看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遭受冰冻灾害,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御寒的衣物而冻破手,她便先后购买多套棉衣棉帽和手套邮寄给灾区;她还通过潍坊市红十字会长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上学;年,她又在临沂山区对口帮扶困难家庭。
孙海燕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普通军嫂,为部队建设做后盾的真正内涵,尽到了一名军嫂的神圣职责。也正是因为有了像孙海燕这样平凡而伟大军嫂的全力支持,军人才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强军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十佳兵妈妈孙丕英
古有岳母刺字,让岳飞记住了自己精忠报国的使命,今有棘洪滩南万社区的孙丕英,她义无反顾得将自己的两个双胞胎儿子送入军营保家卫国。儿子当兵,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意味三年五载乃至更长时间见不到儿子一面,意味着每时每刻都需要牵肠挂肚。即便如此,孙丕英说从来没有后悔,“男儿就应该保家卫国,舍小家利大家,我作为母亲就更加应该支持他们。”孙丕英说道。
一、十年从未主动给儿子们打电话
孙丕英的丈夫年轻的时候在莱阳某部队当兵,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两个儿子从小有一个当兵梦,对于儿子这样的想法,孙丕英和丈夫都非常支持。年,孙丕英两个儿子响应国家号召,在经历了严格的身体检查和政治审核,一切条件符合后,他们如愿拿到了入伍通知书,孙丕英心里也由衷为儿子们感到高兴。最后大儿子被分配到了新疆吐鲁番,小儿子被分配到甘肃省酒泉。出发前的那个晚上,孙丕英细心地给儿子们收拾好行囊,临出发前,她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说:“到了部队,好好表现,不要给家乡丢脸,不用牵挂我和你父亲,记得好好照顾自己……”儿子们认真地听着母亲的唠叨,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行程。
如今儿子们入伍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孙丕英从来没有主动打电话给两个儿子,刚开始的第一年,由于太想念儿子,孙丕英就特别想拿起电话打过去听听儿子们的声音,问问他们是否安好,可是每次丈夫都阻止说;“我当过兵,知道部队里面的纪律,而且你打电话过去会让儿子们分心和想家,不能好好训练,不要打过去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在孙丕英家里,形成了只接听儿子打回来的电话,不给儿子们打电话的的习惯。每个周的星期天,是孙丕英最期待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儿子们才能够往家里打电话,和儿子们聊聊家长里短,询问他们部队里面训练累不累,吃的好不好,叮嘱他们不要想家千万照顾好自己……往往说着说着,孙丕英忍不住落泪,为了不让儿子知道,孙丕英就赶紧把电话递给丈夫,自己一个人走到一边擦泪,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二、守卫边疆的儿子是她最大的骄傲
年春节前一个月,孙丕英突然接到大儿子的电话,得知今年可以回家过年,她难掩激动,喜极而泣。孙丕英提前半个月给大儿子收拾好房间,铺上最暖和的棉被。儿子回来的前天晚上,孙丕英高兴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早早起来,哼着小调,欢喜地准备大儿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是五年来孙丕英最高兴的时刻。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见到儿子,孙丕英提前三个小时从家里出发,在车站着急地等待,目不转睛地望着出站口的方向。“我当时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伸长脖子寻找儿子的身影,见到他那一刻我心里乐开了花,发现他长高了变黑了,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模样。”孙丕英回忆说道。
大儿子回家过春节,给母亲买了一个新疆本地的和田玉手镯,给父亲买了一个刮胡刀,孙丕英拿着手镯,轻轻地抚摸,看了又看,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盒子里面珍藏,生怕磕着碰着。“我当时特别开心,儿子懂事了,知道娘的辛苦,懂得买礼物送给我。”孙丕英幸福地说道。年的春节,因为儿子回来,孙丕英家里显得格外热闹,儿子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做年夜饭,一起看春晚,一起拜访亲戚,一起和不能回家的小儿子视频聊天……每次和邻居朋友说起自己两个儿子都去保卫边疆,为国效力了,孙丕英都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伟大的母亲,培育出了优秀的儿子。大儿子在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士官,并荣立三等功,母亲捧着证书,激动了很久,涌出来欣慰的泪花。
三、为儿子树立榜样,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孙丕英一直对当兵的人非常敬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毅然找了一名在部队当兵的人谈起了对象,当时两人还没有结婚,孙丕英就经常去照顾公婆,为丈夫解除了后顾之忧,做起了坚强的后盾,丈夫退役之后,夫妻俩做起了农村小装潢的工作,村民有事找到跟前,他们从来没说个不字,夫妻俩辛勤工作,微笑服务,对于小帮小忙的,都是义务。孙丕英在社区也是一名妇联网格员,每天走街串巷及时解决妇女生活中的困难、调解家庭矛盾纠纷、摸排上报各类信息、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疫情期间她就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己购买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和好评。她说的实实在在:儿子在外守卫边疆,我在家也不能给儿子们丢脸,做好志愿者,为大伙服务,就是对儿子最好的支持!
军魂在心向党
她们未曾入伍却与军人荣辱与共,
她们未穿军装却与军营血脉相连,
军功章上有她们的一半,
强军路上她们一路同行。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我们向全区所有默默奉献的
好军嫂、兵妈妈们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xg/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