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舞蹈浙大一院成功完成我省
说到外科手术,想必大家一定又爱又恨,爱的是手术可以除人类之疾患,摆脱疾病的困扰;恨的则是对手术巨大创伤的恐惧,血淋淋的开膛破肚的画面一定让大家退避三舍。然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外科手术已经变得没那么可怕。这其中,“达芬奇”机器人功不可没。年12月3日对陈大伯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他不再需要四处奔波问药求医,因为浙大一院倪一鸣教授、马量教授为他施行了浙江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心脏搭桥手术同期行肺癌根治切除术。
陈大伯1年前开始觉得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现胸闷气急,但是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陈大伯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心脏的问题。到医院检查后陈大伯得知自己得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俗称冠心病,需要手术治疗。祸不单行,体检时陈大伯还发现左侧肺部长了个肿块,医生告诉他也许会是恶性肿瘤。也就是说陈大伯需要做冠脉和肺两个手术。这就带来了难题。首先,冠心病很严重,如果放支架,其远期效果不如冠脉搭桥手术,而且无法同时解决肺的问题。先做肺手术吧,又担心心脏无法承受手术的打击。而如果同时进行两个手术,则对主刀医师的手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传统冠脉搭桥手术需要锯开胸骨,损伤比较大,陈大伯想想就慌了。医院,医院给出的意见也都大相径庭,同时做两个手术难度太大,建议陈大伯到浙大一院找倪一鸣教授和马量教授。
陈大伯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来浙大一院找到了倪一鸣教授和马量教授,希望可以获得一些更加专业、综合的建议。倪一鸣教授和马量教授仔细了解陈大伯的病情后耐心的安慰陈大伯,告诉陈大伯不仅他这个病可以手术,而且还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同时完成两个手术。手术将会借助全世界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帮助,只需要左侧肋间一个5cm左右的切口加2个小洞就可以完成。听完之后,惊讶之余,陈大伯下定决心和自己的“心病”做个了断。
由倪一鸣教授、马量教授、吴胜军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陈大伯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手术方案,年12月3日手术如期进行。手术团队各成员各司其职,倪一鸣教授操作达芬奇系统用机器人手臂有条不紊的取下陈大伯的左侧内乳动脉,随后通过左侧肋间小切口完成冠脉搭桥手术,随后团队继续使用这个微创切口完成左上肺的肺癌根治手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手术如针尖上的“舞蹈”,以满意的结果完美谢幕。得益于机器人操纵臂可以滤除抖动,度灵活旋转的特性,手术视野非常清晰,几乎没有什么渗血,术中出血不到ml,速度之快、操作之精准,是普通开胸手术无法比拟的。
陈大伯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第一天即从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第二天即可下地。术后第五天顺利出院。可喜的是,冠脉术后心脏恢复顺利,心功能稳定,而且肺癌属于最早期,及时准确的治疗将意味着良好的预后。(心胸外科吴胜军滕鹏)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是全省最大的心脏外科中心,在浙江省心胸外科主任委员倪一鸣教授的带领下,医院排名综合实力高居全省第一。年手术量高达台,占全省手术总量的1/4。以马量教授为技术核心的微创心脏外科团队实力全省顶尖,创造多项省内第一,目前心脏微创技术已适用于几乎所有瓣膜病及单纯先天性心脏病。“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微创手术领域以其独有优势风靡世界。浙大一院作为全省首家医院,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腹腔、心脏、泌尿系及胸腔等多种微创外科。年9年浙大一院心胸外科顺利完成我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倪一鸣教授表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使手术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在心胸外科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适用于包括换瓣手术、搭桥手术、先心手术等在内的多种心脏手术及大部分肺手术。马量教授说,随着我院成功完成机器人心脏搭桥手术,标志着我省心脏外科正式全面进入“机器人手术时代”。相信不远的将来,将会为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l/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