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分类

编辑:崔慧君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分类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脏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糖尿病性冠心病

冠心病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冠心病在早期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至中断,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衰竭和心律失常。与一般性冠心病相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早、病情重、进展快,尤以女性居多,死亡率较高。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冠心病的两个主发危险因素。实际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条件之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可降低冠心病复发事件。

糖尿病性冠心病常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症状比有痛性心肌缺血要轻。因此,有长期心脏病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了解心肌供血情况。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行试验、核素心肌显像以及超声心动图等。糖尿病性心脏病也可能并发心肌梗死,研究发现,有42%的无痛性心肌梗死者为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糖尿病性心脏病还可能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包括心肌缺血导致的疼痛,及无心肌缺血情况下的胸闷、极度疲乏和呼吸困难。心绞痛发作的部位是相对固定的,若部位发生改变,要考虑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可能。

????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由于其起病隐匿,且长时间无临床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所以及早发现本病,对防治糖尿病性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为:

(1)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大于90次/分,为副交感异常呈窦性心动过速。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累及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二者有时单独受累,有时同时受累。受累神经不同,心率的改变也有差异。正常的心率变化主要由迷走神经控制,当迷走神经受到损伤时,心率就会很快,一般在95次/分以上,而交感神经受到损害后,心率则会明显放慢,因此二者若都受损,就会出现一个固定的心率。

(2)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突然起立时,感到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可因脑缺血而致死。

????

糖尿病性心肌病

通常认为,糖尿病性心肌病是因心肌微小血管病变所致。心肌微小血管内有糖蛋白和胶原纤维的沉积,而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脏代谢异常,导致血管基膜肥厚,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使心肌内血管变得比较狭窄、闭塞,心肌出现轻度纤维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心肌弥漫性小灶性坏死,并逐渐形成纤维灶,最终导致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

也有的学者认为,糖尿病性心肌病不是单纯由微小血管病变引起,而是与糖尿病自主神经受累或糖尿病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这两种病因引起微血管痉挛,心肌能量不足,使心肌细胞膜的钙离子和钠离子交换、肌蛋白的异常,进而引发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心电图ST段有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肌肥大,在糖尿病末期会出现心肌扩大和心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性心肌病是血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心肌细胞学改变,进而出现临床心力衰竭的表现。心肌细胞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的过程中,心肌细胞出现凋亡,并随心脏功能的降低呈加速趋势。

大部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胸闷气促、心率较快和体位性低血压,病程后期有心脏增大和心衰。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是:早期常无症状,或表现为非特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多汗、失眠纳呆等症状,劳累后症状加重,并伴有心动过速或过缓、期前收缩等症状的心律失常;病情逐渐严重,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心绞痛,并出现奔马律、心衰及心脏扩大等,一旦有诱因还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或突然昏厥,甚至猝死。

??

糖尿病性心脏神经功能异常的诊断指标如下:

(1)因迷走神经受损,休息时心搏过快,心率常大于90次/分。

(2)心率的呼、吸差和卧、立差都是16次/分。60岁以上者为10次/分。

(3)瓦尔萨尔瓦动作(患者肾吸气后掩鼻闭口用力吸气)反应指数到达1.20。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y/2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