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雾霾背后换瓣术后电风暴

患者女性,33岁,因“乏力9年,复发加重伴咳嗽1月,黑朦晕厥1天”入院。

报告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丁寻实

患者入院前9年于活动过程中突发心悸、气短,就诊于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后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活动耐量有所恢复。1月前受凉后出现心悸、气短,咳嗽,无痰。夜间及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入院予利尿、强心等治疗后好转出院。1日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就诊于急诊科,期间出现黑朦晕厥,心电监护示“室颤”,电除颤后恢复窦律,后收入院。

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增大,心室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V级,阿斯综合征。

入院后继续予可达龙预防室颤,但室颤频繁发生,且频率越来越高。床旁心脏彩超显示左房、左室明显增大,二尖瓣位瓣架及人工瓣叶回声毛糙,可见其中一个瓣叶活动度良好,左心内可见云雾状回声,左房内多个回声团块影。人工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增快,Vmax2.37m/s。判断可能是二尖瓣机械瓣卡瓣。

行急诊外科手术,从心脏取出各种类型血栓达g。血栓清理后发现,机械瓣根部有翳状物增生。后回顾病历发现,患者在入院前1个月,INR一直控制不好,1.5。卡瓣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卡瓣,临床的预警机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翳状物增生,抗凝抗得好是不是就不会增生?

专家点评

孙家珍教授

机械瓣置换术后,定期复查超声,监测人工瓣膜血流速度非常重要,即使其他指标正常,如果流速增高了就提示瓣膜有问题了。另外,患者抗凝不好,INR需要达到2.0-2.5。

周淑娴教授

这个病人造成卡瓣的不是血栓,是增生的血管翳。卡瓣的病人很凶险,急诊外科手术很必要。血栓形成和血管翳增生不同,造成血管翳形成的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与个人体质有关,所以选择抗组织增生能力强的瓣膜对病人有好处。

杨进刚教授

换瓣术后的病人,如果突然出现晕厥、室颤,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卡瓣。血管翳不是一下形成的,一定是逐渐长起来的,在随访过程中应该是可以发现的,比如心脏听诊机械瓣膜的声音消失该病人仍为血栓形成造成的卡瓣。

(来源南方会每日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gc/93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