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是心脏的第二个家新华网客户端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将血液养分输送到全身组织,以满足人体的生命活动。心脏作为最为重要的器官,平时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被由胸肋骨骨架构成的胸廓之“家”罩于其中,平素安然悠哉地节律跳动。但当这个“家”遭遇各种原因引发创伤—胸肋骨骨折,伴随胸廓完整性破坏,居于其内的心脏也可能失去跳动的活力,人们称之为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而使心脏恢复跳动的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传统方法胸外按压CPR成为主角。可是对于“家”主体结构被破坏的CA而言,属胸外按压禁忌症。面对这种情形,如何实施心肺复苏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王立祥等开始了为心脏找第二个“家”的一系列研究。当时从朴素的CPR机制入手,如果说CA后实施胸外按压产生人工循环是基于“胸泵”效应,对于不能压胸的患者能否寻找他部发挥间接“胸泵”效应,腹部成为我们为心脏寻找第二个“家”的主要考量。
腹部一是有“血”: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大约占体重的8%,其中约80%参与血液循环,其余约20%贮存在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全身循环血量的25%被分配到腹部内脏器官;二是有“气”:人体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后者主要是通过胸腹之间的膈肌活动参与而完成;三是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取决于主动脉舒张压,而腹主动脉加压反搏将提高冠脉灌注压;如此种种,为腹部心肺复苏奠定了基础。那么怎样最大化地发挥腹部这个“家”的作用呢?本世纪初,德美瑞转化了世界上第一台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为“胸路”不通走“腹路”CPR进行了创造性探索。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ctiveabdomin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jj/1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