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爸妈,活成懂事的老人helli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昨天是重阳节,幼儿园老师一早就发了作业,让孩子们了解家里老人的名字、年龄、工作等等。
我和朋友聊起这个作业还挺有意义的,然后说到要教孩子记住老人生日,朋友忽然发了个捂脸的表情,反省了一下,表示——我自己有时都会忘了他们生日。
她这一句让我愣了神,心生感慨:的确,每年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少不了晒朋友圈。蛋糕、烛火、气球、礼物,孩子那开心的笑脸,一样都不少……
而老人们,往往站在孩子们身后,笑颜如花,将孩子们的欢乐当成自己的欢乐,却从不计较自己生日那天,是否仅是匆匆一碗寿面一笔带过。
有时我们主动提出:“今年咱们出去吃吧?”、“干脆出去旅游一圈怎么样?”他们还会摆摆手:
“别折腾了,你们那么忙!”
“我们这么大岁数了,没必要。”
“不用了,赚钱省着点儿花,以后孩子上学还要用。”
……
看着父母脸上毫不在意的淡薄表情,不禁让人想问: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爸爸妈妈,懂事得让人心疼?
01
记得《奇葩说》曾经有一期节目刷爆网络,惹哭了一堆人。
那一期的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去养老院,子女应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一上来,不少人支持父母去养老院。
如果老人退休后不想只是围着锅边灶台做饭带娃,想跟老伙伴一起聊天、打牌、跳舞,有共同语言和兴趣……
我们有什么权利拒绝?当然是尊重他们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
但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父母并不是真的想去,他们只是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觉得自己不得不去,于是跟我们装,跟我们演,我们怎么办?
这个话题抛出来,让现场所有人都瞬间走了心。大家都开始纷纷回忆起父母“懂事”,宋佳、何炅、马东、蔡康永都哭成了泪人。
这个话题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是如此真实。它碰触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让我们看到自己明明最不舍,却又常常当做寻常、被抛诸脑后的那份感情。
我们每天看到的父母,是他们真实的样子吗?
我们真的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吗?
如果父母懂事得让人心疼,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我们父母这一代,最常见的,偏偏正是这种人,他们总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放假了不知道怎么休息,退休了不知道怎么玩,过去大半辈子里,都习惯了做社会的一块砖,
为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为子女牺牲了一辈子,时刻为孩子着想,生活都是围着孩子转……以至于经常会忘记自己。
桌上有多好的菜,他们都会说自己不爱吃,让你多吃一点;
出去买东西,永远想着给你那一份,也许你看不上,却是他们精挑细选过,觉得最好的;
出门打车花20块钱觉得贵,宁愿自己坐公交,却舍得拿出多年积蓄,帮你买天价的房;
等你在结婚生娃后,他们又会在天命花甲之年背井离乡,放弃自己悠闲的退休生活,跑来帮你洗衣、做饭、看孩子……
甚至于,他们没有自我,但他们却要容忍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
02
之前有一位独居老人去世前写下的遗书,刷爆了朋友圈。
在这最后一封信中,写满了细心叮嘱:先说,人固有死,不要难过;又悉心讲解怎样打扫,才不会染病;最后说,一切从俭,别为我浪费……字里行间都是为子女考虑。
老人说,“走时心如止水”;可明眼人都看到,他心里那份责任从未卸下。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殊不知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张泉灵曾在节目中讲到空巢老人的话题。据说,在当今中国,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经超过50%。
很多年轻人都是一毕业就留在当地工作,真的仔细算来,一年中能回家和父母团聚的日子寥寥可数。
当我们选择在其他城市实现理想、绽放精彩的时候,父母可能正在家孤单地看着电视,或是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xg/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