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4岁嫁王稼祥,无一子女,守寡40年,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笔者曾介绍了萧劲光大将同结发妻朱仲芷的爱情故事,本文接着叙说朱仲芷的妹妹朱仲丽,她的爱情和人生阅历更加传奇:她24岁嫁著名革命家王稼祥,曾做过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一生无子女,守寡40年,60岁开始学写作,创作15部长篇(纪实)小说,多部畅销,并在82岁开始搞影视,高寿岁!
(一)她八岁时叫毛泽东为毛润之叔叔
年,当朱仲丽到达延安第一眼看到毛泽东时,不禁吃了一惊:这不是我小时候在家里见过的毛润之叔叔吗?
不错,朱仲丽很小的时候,就是毛泽东的老朋友了。朱仲丽是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于年2月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朱剑凡是明太祖朱元璋第27世孙;祖父曾任清朝甘肃提督、陕西提督,以及兵部尚书等职。母亲魏湘若也是出身豪门。朱仲丽的外祖父魏光焘曾任新疆巡抚、两江总督以及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重职。
朱仲丽父亲朱剑凡是位著名的革命人士,他早年毁家兴学,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南女中(此校走出过蔡畅、杨开慧、向警予、丁玲等杰出女性)的创办者。朱仲丽共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最末,是父母的千金宝贝。但她跟哥哥、姐姐们一样,没有享受一点荣华富贵,早早就接触了革命工作。
朱仲丽自小就在父亲创办的学校里上学。杨开慧在周南女中读书时,因杨昌济是朱剑凡的同学,所以毛泽东也经常光顾女中,还经常到朱剑凡家里做客。朱仲丽8岁时就见过毛泽东,那时她管他叫毛润之叔叔。
年,反动军阀许可祥发动马日事变,朱剑凡遭到搜捕和通缉。他于第二年迁居上海,那时朱仲丽才13岁。她聪明伶俐,在上海,她15岁时就开始了革命工作,协助父亲为共产党地下组织做事;那时他的姐姐朱仲芷也在上海为共产党从事翻译材料的工作,朱仲丽就常以学生身份给姐姐打掩护。父亲去世后,她于年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
在校期间,朱仲丽曾因参与共产党的地下活动被国民政府逮捕。但当时她因为只有17岁,是个未成年学生,免于法律制裁,不久被保释。同德医学院毕业后,医院就职。不久抗战爆发,特别是淞沪会战开始后,出于安全考虑,朱仲丽在组织安排下,奔赴延安。
那时朱仲丽的姐姐朱仲芷和姐夫萧劲光(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也在延安,在他们的帮助下,学医科班出身的医院担任外科大夫、门诊部主任,以及王家坪和杨家岭医务所所长等。在延安,她遇到了此生唯一的爱人王稼祥。
(二)坐着担架过长征的王稼祥
在中国革命史中,王稼祥是位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形象一直是面容消瘦,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文人。在早期的革命家中,他的年龄并不算大,年才出生,即便跟十大大将比,年龄仍处在最年轻的级别。但他却资历很深,年纪轻轻就到苏联留学5年,精通俄语、英语,被称为红色教授,在党内一直地位很高。
王稼祥最传奇的是,作为一个文人,他身上曾发生过像史上著名的关云长刮骨疗毒一样的故事。年4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王稼祥遭遇敌军空袭,严重受伤。
当时,他的肠子被炸弹炸穿,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经历了8个小时的手术。但因当时的条件限制,医生无法取出弹片,只得采取保守疗法,在他腹部插一根管子,用做生理排泄。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革命工作。年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他没有落伍,腹部仍然通着管子,坐着担架参加了里长征。
不要以为这样一个病人,他参加长征可有可无。王稼祥在长征中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极大的功勋。面对红军的重大损失,躺在担架上的王稼祥忧心忡忡,开始全面反思红军高层领导比如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
年1月进行的遵义会议上,正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要让毛泽东担任党和红军的领导。后来毛泽东多次说过,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会议后,王稼祥与毛泽东、周恩来组成中央军事三人指挥小组,全面指挥红军行动。自此,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胜利一个接一个,铸造了史诗般的辉煌……
并且,不要以为王稼祥一直是躺在担架上,让战士们抬着舒服地走过长征路的。在和平时代,你根本想象不出那时肚子上插着塑料管的王稼祥受过的磨难。长征途中,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止疼药,没有正规消毒设施,每天只能靠一点盐水进行简单的消毒(即便是盐都很缺)。他的肠子后来感染流脓,甚至还爬出过蛔虫。在过雪山时,他为了减轻战士们的负担,硬是下了担架,忍痛坚持自己走路,在警卫员的搀扶下,咬牙一步步攀登,翻过了大雪山。
红军到达陕北后,王稼祥因伤情恶化,被组织送往上海治疗。年夏,他再次被送往莫斯科治伤。年8月,他从苏联回到延安,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不久他遇到了朱仲丽。
在遇到朱仲丽之前,王稼祥还曾有过两次婚姻。他19岁时,曾被父母包办同乡间女子查瑞香结婚。第二年,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患病,在月子里就病逝了。年,王稼祥在苏联学习时,曾同一个乌克兰姑娘结婚,但第二年便离婚了。所以,10年来,他都是单身状态。
此时,32岁的他仍孑然一身,唯一的儿子还没有消息。他是在儿子还没有出生时便为革命离开了家,根本就没有见过儿子;另一方面,他的身体也必须经常有个人来照料,所以大家都为他的婚姻大事考虑。为他同朱仲丽牵线搭桥的还是毛泽东。
(三)谈笑风生中,孩子就没有了
其实当朱仲丽到达延安时,王稼祥刚刚离开延安到莫斯科治病,二人正好错过。不过属于谁的终究还是谁的。他们二人的相遇必然是命中注定。一个经常大病缠身,一个是医生,这对医患的组合也是在所难免。
王稼祥去苏联一年后便回到了延安。此时,朱仲丽经过了一年的历练,已经成了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当时延安急缺外科医生,所以她刚到不久就拿起了手术刀。有一次,贺龙等人在窗外看她给一个病人切眼皮上的小疖子,曾大为震惊:这个姑娘敢拿个刀子割别人的眼睛?
在一次会议后的聚餐中,毛泽东给朱仲丽介绍了王稼祥。那时毛泽东见朱仲丽秋水般的眸子停留在王稼祥身上,于是灵机一动,说道:稼祥同志,来,你们认识一下。
毛泽东拉着朱仲丽介绍道:这是我的小老乡朱仲丽,她是科班出身,是我们的保健医生,医院外科大夫。我们这些人都归她管,你以后也要同她打交道的。朱仲丽的脸一红,没有说话;而王稼祥则爽快地答应了。
朱仲丽开始不敢对王稼祥产生多少想法,毕竟王稼祥的身份比较特殊,还不是一般的将军,像她姐夫萧劲光那样,而是中央首长级别的,而自己不过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所以她起初表现得比较迟钝。
不过朱仲丽天资聪颖,性格活泼开朗,而且姿容秀丽,医术高明,自然很得王稼祥欣赏。虽然他曾结过婚,但两人年龄差距仅有9岁,这在当时夫妻年龄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小的,所以他也就比较自信。
不久,他就派人给朱仲丽的姐夫萧劲光将军送了一张纸条,上写:萧劲光同志,请你调给我两匹蒙古小马。此外,如果可以的话,请你带你姨妹子(指朱仲丽)来我处一玩。
朱仲丽从姐姐朱仲芷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情也挺激动的。数日后的一个星期天,她就在姐姐、姐夫的陪同下去了王稼祥的住处王家坪。那天,为了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王稼祥同朱仲丽一块打了网球;吃完饭后,又在窑洞里下了几盘围棋。此后,两人便开始约会。
同姐姐朱仲芷一样,朱仲丽也是个爽快人,爱他就要嫁给他。朱仲丽不在意王稼祥之前的婚姻,很快便确立了关系。数月之后,年初,24岁的朱仲丽便同33岁的王稼祥结为伉俪。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因为王稼祥身体不好,朱仲丽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成了他的保健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不像姐姐朱仲芷,同萧劲光结婚14年,就生育了6个子女,朱仲丽同王稼祥尽管感情非常好,但一生都没有生育一个孩子。一方面是王稼祥身体不好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朱仲丽对丈夫的体贴、保护,以及自己的生育观。
本来朱仲丽也是正常怀孕的,但不久她患了盲肠炎,需要做手术。她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革命工作如此艰难,再加上丈夫身体不好,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生了孩子怎么养呢?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夫妻的工作。所以,不如干脆在做盲肠手术时,一起做绝育手术算了。那时,也只有学医出身的人才会有这样大胆的想法。
不过,朱仲丽可没有把握,因为王稼祥未必会接受不要孩子的后果,他仅有一个儿子,他还没有见过。朱仲丽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一天晚上,朱仲丽鼓足勇气,把这个想法对丈夫说了。没想到王稼祥一点也没在意,居然痛快地说:好啊,那就结扎吧!
朱仲丽感动,她接着说:如果那样,咱们将来可永远都没有孩子了!
王稼祥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没有就没有吧!
朱仲丽又说:那就这样做了!
王稼祥再次点点头,表示同意。一对夫妻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两个人竟然在谈笑之间就定下来了。并且这个异乎寻常的决定,在当时颇有点惊世骇俗的决定,一直到老年,他们夫妻都没有反悔或相互抱怨。
(四)白求恩的助手,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大使夫人
在延安,朱仲丽曾是毛泽东和丈夫王稼祥的保健医生(那时,她和王稼祥住的窑洞跟毛泽东住的窑洞紧挨着,他们当了8年邻居),医院当外科医生,平常的工作相当忙碌。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期间,她还到前线做过白求恩大夫的助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她的贡献。
建国后,王稼祥曾担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首任驻苏大使,朱仲丽作为大使夫人,在苏联曾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进修班学习。在莫斯科,王稼祥夫妇的生活极其简朴。王稼祥给自己定的薪金同大使馆里的司机的工资一样多;而朱仲丽不但不要工资,就连原来应得的供给也取消了。
在这段日子里,王稼祥夫妇接待过到苏联访问的毛主席。朱仲丽再次做了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那时是年12月,建国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来到莫斯科。曾经做过毛泽东保健医生的朱仲丽,自然要再次担负起照顾毛主席的重任。尤其是,开始斯大林一直不照面,毛主席感到一些压抑。对此,王稼祥很着急,尽管苏方也为毛主席配了保健医生,但王稼祥不放心,还是让朱仲丽专门去照顾毛主席。苏方给毛主席开的维生素、安眠药都是朱仲丽亲自去买的。
(五)毛主席说,没有朱仲丽就没有王稼祥了
王稼祥由于当年受伤太过严重,而且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尽管曾到苏联治伤,还是落下了严重的病根。以至于建国后,他当中央书记处书记,工作中还总是在腹部带着热水袋,极为不便。
不过,在没有孩子拖累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妻子朱仲丽的精心照顾和护理下,王稼祥的身体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康复。有一次毛主席对朱仲丽说:我们本来以为稼祥的病治不好了,可他现在能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主要是你的功劳啊,没有你,就没有他王稼祥了!周总理也经常夸赞朱仲丽,说他们夫妻是模范夫妻。朱仲丽也曾说,她跟王稼祥一辈子没有吵过一次架。
为了王稼祥,朱仲丽真的是付出了一切,甚至失去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
上世纪60年代,王稼祥也受到了康某等的排挤打击,受到不少不公平待遇,朱仲丽也受到牵连。他们夫妻二人曾一起被关进棚子里。后来,又一起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一个有高墙的干休所里。在那里吃住条件都不好,还没有大夫看病,王稼祥的身体就全靠朱仲丽照顾了。为了丈夫的健康,她曾步行几十里到乡下,给丈夫买稻草铺床,每天给丈夫做饭、熬药。
但是,王稼祥还是没有等到被恢复名誉的那一天。年1月25日,他在北京因心脏病猝然去世,享年68岁。
(五)最后辉煌40年
丈夫的去世,曾令朱仲丽悲痛欲绝。因为她无儿无女,失去丈夫等于失去了一切!当时她59岁,面对自己孤独的后半生,她曾经非常失落。熬寡难,没有儿孙后代的女人熬寡更难!后来她曾如此说:稼祥同志离开时,我非常难过,对他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当时我已经离休赋闲在家,愈发感到生活空荡荡的。没事干,我就拼命地织毛衣,一件接一件地织。但还是不行……
后来,她痛定思痛,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乐观地面对了生活,从而在失去伴侣的情况下,又辉煌了40年!
从年开始,当了一辈子医生的朱仲丽开始学写作,那时她已经64岁了。你很难想象,一个64岁的老太太,之前没有搞过文学,是个经常掂手术刀的人,如今开始正儿八经拿起笔写小说,是非常的不容易!然而凭着她天生的聪明,丰富的知识和坎坷的阅历,以及惊人的毅力,竟以珠珊为笔名写出了15部长篇(纪实)小说,多达多万字!
这些书多部都很畅销,比如《爱与仇》《女皇梦》《毛泽东、王稼祥在我生活中》《皎洁的月亮》以及自传体三部曲《春露润我》《艳阳照我》《彩霞伴我》等,并于年加入中国作协。
从年起(当时她已经81岁高龄),她历时9年,以极大的魄力将《皎洁的月亮》等小说编成电视剧本,并以耄耋之年亲自担任制片人,把作品搬上屏幕,拍成25集连续剧;后又写出48集连续剧《毛泽东》的剧本等。另外,朱仲丽还写出了50万字的散文随笔。她的创作力非常旺盛,年,她98岁时,还能每天写作1万字。
晚年的朱仲丽十分乐观,她还学会了弹钢琴,唱流行歌曲等。年,在周南中学,给父亲朱剑凡先生的铜像揭幕仪式上,90岁的朱仲丽精神矍铄,她穿着花色衣服,戴着红领巾,一头银白的卷发随风而舞;她很青春地亮了亮嗓子,独唱了一首《两只蝴蝶》,又和校长合唱了一首《知心爱人》……
朱仲丽先生于年2月8日无憾而逝,享年99岁。大概是对她高寿的叹赏和肯定,一般的资料上都说她是高寿岁。
不错,朱仲丽像一朵美丽的花,惊艳了一个世纪!
(文/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王稼祥传》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iggmm.com/sszl/11897.html